字級大小:

A-

A

A+

626 引言

佛陀悟道後,於鹿野苑度化憍陳如等五人,三轉四諦法輪,僧團正式成立,三寶具足。佛法能弘傳至今,不僅因教義高妙,更有賴僧侶弘揚佛法,所謂「戒住則僧住,僧住則法住」,「僧伽」意為「和合眾」,指依佛法修行並奉行六和敬的僧團。對於僧團的功能與定位,大師認為:「從自利而言,僧團是修身養性,陶鑄聖賢的大冶洪爐;從利他而言,僧團是住持正法,度化眾生的集體力量,僧團的重要性由此可知。」*38

今天,佛光山的出家弟子逾1300人,另有近百位入道的教士與師姑。面對千餘人的現代化僧團,常有人請教大師如何管理。大師說:

貧僧沒有學過管理,也不懂得管理,只覺得大家志同道合,為佛教、為社會大眾奉獻服務,重視因果,在公開、公正、公平、公有之下,就會相安無事了。*39

佛光僧團是如何「志同道合、奉獻服務、重視因果」,做到「公開、公正、公平、公有」,並凝聚僧信弟子共同為佛教與社會奉獻的信念,並非依賴嚴格的管理制度與權力運作而發展。以下分成「論佛光僧團」、「論僧伽養成」、「論僧團管理」三個面向,說明星雲大師創建現代人間佛教僧團理念的思想內涵。

【附注】

*38 星雲大師:〈第一篇 皈依三寶〉,《星雲大師全集43.佛教叢書1.教理1》(增訂版),頁55。

*39 星雲大師:〈二一說.我的管理模式〉,《星雲大師全集251.貧僧有話要說2》(增訂版),頁7。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回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