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575 二、創立國際佛光會

國際佛光會的成立,可以視為是大師提倡「地球人」理念的具體實踐。國際佛光會有四大宗旨:一、秉承佛陀教法,虔誠恭敬三寶;弘法利生,覺世牖民。二、倡導生活佛教,建設佛光淨土;落實人間,慈悲濟世。三、恪遵佛法遺制,融和五乘佛法;修持三學,圓滿人格。四、發揮國際性格,從事文化教育;擴大心胸,重視群我。大師希望透過將信徒聚集在一起,加以組織化、制度化來深化信仰,並且共同為弘揚佛法、利益眾生而努力,造福社會人倫。宗旨中的第四點,即是要「發揮國際性格」,以開拓的心胸,重視群我關係來從事弘法工作。

什麼是「國際性格」?大師開示:

另外,我還成立世界性的國際佛光會,這是一個超越地域、宗教、僧信的佛教組織,我們的目的不只是佛教徒幫助佛教徒、本國人幫助本國人而已,而是本著「天下一家,眾生一體」的理念,所有會員們彼此不分職業、種族、宗教、國家,大家在世界的每一個地方,努力推動淨化人心、福利群生的工作,甚至結合各地會員的力量,做跨國的服務。*147

「國際性格」有著天下本是一家、眾生都是一體的認知。這與前面提及的「地球人」打破局限,超越各種藩籬的理念是一致。從根本上來看,佛光會是一個跨越地域、族群的國際性組織。大師希望將不同國家、民族、職業甚至宗教的人士組織起來,共同在世界各國推動弘化工作。大師在國際佛光會會員代表大會中曾發表過〈歡喜與融和〉、〈同體與共生〉、〈尊重與包容〉、〈平等與和平〉等主題演說,作為會員的精神指標與未來努力的行事方向,期勉大家做個共生的地球人,在世界弘揚佛法。

歷年的國際佛光會世界會員代表大會主題演說,結集起來並出版《主題演說:當代人心思潮》。大師在該書的序中提到:

「同體」、「共生」、「自然」,是宇宙萬物,生命生存的現象;「歡喜」、「融和」、「尊重」、「包容」、「平等」、「和平」,是世間人際往來應該遵行的準則;「公是公非」、「發心」、「發展」,是人類社會進步與提升的條件;當每個人都能「自覺」、「行佛」、「化世」、「益人」,藉由自利利他,才能「圓滿自在」;在「菩薩」、「義工」的行佛路上,從儉樸生活做起,全面推動「環保與心保」,使人人邁向「幸福安樂」之道,共同創造人間佛國。*148

歷年的佛光會主題,大師都是著眼在全體人類福祉,建設人間淨土。大師希望將佛法灌注到人們的生活中,改善人與人之間互動,並帶動社會的進步及提升,而這些理念不僅是為一時一地而提倡,而是放諸四海,對世界各地都有所助益。

自1992年至今已超過三十個年頭,國際佛光會相繼在五大洲百餘個國家及地區成立,會員逾五百萬人。如今在北美洲的美國、加拿大,中美洲的哥斯大黎加,南美洲的巴西、巴拉圭、阿根廷、智利,非洲的南非、賴索托、剛果共和國,歐洲的瑞典、挪威、丹麥、荷蘭、英國、德國、法國、捷克、奧地利、瑞士、西班牙、葡萄牙,大洋洲的澳大利亞、紐西蘭,亞洲的台灣、日本、韓國、香港、澳門、印度、尼泊爾、斯里蘭卡、孟加拉、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汶萊、泰國、菲律賓、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聯酋)等地都設有協會,並在瑞士日內瓦、南美洲智利、亞洲泰國及美國紐約曼哈頓設立駐聯合國辦事處。佛光會員的足跡,遍及全球,持續推進大師倡導佛教國際化的理念。

為了讓會員深入了解國際佛光會的理念及方向,成立之初,國際佛光會將大師三十篇的開示集結成書,發行《佛光世界──國際佛光會創會會長的話》,後來收錄在2005年出版的《星雲大師講演集》的《人間與實踐》。除了前面所提及佛光會的宗旨,另外還有9個主題是與國際弘法和世界觀有所連接,列出如下:

一、佛光會的目標

(一)提倡人間佛教

(二)建設佛光淨土

(三)淨化世道人心

(四)實現世界和平

二、佛光會的性格

(一)國際佛光會具足信仰的根性

(二)國際佛光會具足普及的特性

(三)國際佛光會具足現代的適性

(四)國際佛光會具足國際的廣性

三、佛光會員的使命

(一)以世界觀弘揚佛法

(二)以人間性落實生活

(三)以慈悲心普利群生

(四)以正覺智辨別邪正

四、佛光會員的展望

(一)為自己留下信仰

(二)為家庭留下貢獻

(三)為社會留下慈悲

(四)為生命留下歷史

(五)為道場留下功德

(六)為眾生留下善緣

(七)為未來留下願心

(八)為世界留下光明

五、佛光會員的胸懷

(一)人在山林,心懷社會

(二)立足本土,放眼世界

(三)身居道場,普利大眾

(四)天堂雖好,人間為要

(五)法界無邊,家庭第一

(六)今日一會,無限永恆

六、佛光會員的任務

(一)鼓勵研究佛學

(二)護持文教事業

(三)舉辦社會服務

(四)發展佛教教育

(五)推動國際弘法

(六)建設人間淨土

七、佛光會員應有四種性格

(一)群我要有國際性格

(二)佛法要有人間性格

(三)理念要有未來性格

(四)制度要有統一性格

八、怎樣做個佛光會員

(一)做一個同體的慈悲人

(二)做一個共生的地球人

(三)做一個明理的智慧人

(四)做一個有力的忍耐人

(五)做一個施捨的結緣人

(六)做一個清淨的修道人

(七)做一個歡喜的快樂人

(八)做一個融和的佛光人

九、佛光會的方向

(一)從僧眾到信眾

(二)從寺院到社會

(三)從自學到他學

(四)從靜態到動態

(五)從弟子到教師

(六)從本土到世界

2003年7月年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獲得聯合國經濟社會理事會(ECOSOC)的審核通過,正式取得聯合國非政府組織NGO諮詢顧問身分。國際佛光會因為多年來致力推動各項文化教育計畫,以及淨化人類心靈工作,獲得非凡成果,受到審查委員會一致認同。聯合國組織裡承認的二千餘個非政府組織NGO之中,國際佛光會是極少數由華人為主,且是北傳佛教代表。

近年來,國際佛光會積極參與聯合國舉行的各項會議,2018年起,每年均派員前往紐約參加「聯合國婦女地位委員會年會」。佛光山比丘尼和國際佛光會幹部在會場內外跟來自世界各國的婦女組織領袖、非政府組織代表、女權運動推動者,對性別平等、婦女和兒童教育等課題積極交流。

另一項國際佛光會參加的會議是聯合國氣候峰會(即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大會UNFCCC-COP,簡稱COP)。2023年COP28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舉行,代表與會的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祕書長覺培法師表示:「我們響應聯合國氣候峰會的各項主題,藉由這個平臺也讓世界各地知道國際佛光會在世界各地以實際行動落實環保愛地球的理念。」*149

2024年在亞塞拜然的巴庫舉行的COP29,一場主題為「運用古老的智慧來轉化社區──如何以佛教與原住民的智慧建立對氣候變遷的堅韌力」發表會上,國際佛光會檀講師聯誼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曾廣志,分享國際佛光會與綠色公益基金會在環保的貢獻,透過「T-Earth森众計劃」致力林地復育行動和全球長年舉辦的VegRun素食救地球項目。*150透過參與國際會議,國際佛光會將大師所提倡的「環保與心保」、「共生與共榮」理念,從個人心靈淨化開始,為世界應對氣候變遷獻一份心力。

佛光會的性格,其中一項就是具足「國際的廣性」。佛光會會員不只要有信仰的根基,還要廣行菩薩道,以符合現代社會的發展,積極在人間服務;大師更期許,會員進一步把眼光從本土擴大到國際上,開拓胸襟。

大師指出:「國際佛光會追隨古德風範,主張天下本是一家,眾生原是一體。所以我們每年將各地的菁英聚集一堂,召開世界會員代表大會、理監事會議;我們經常在全球不同地區,舉辦各種講習會議培訓各種人才;我們每年遴選檀講師在國際弘揚法義;我們舉行世界祈福法會,祈求人類和平;我們舉辦各種國際佛教會議,彼此溝通交流;我們推動世界佛學會考,普及學佛風氣;我們協辦國際僧伽會議,互相切磋研究;我們成立急難救助會,將佛光會員的慈悲帶往世界各地的災區;我們一再呼籲全體會員立足本土,放眼世界,因為佛光會具足國際的廣性。」*151

因此佛光會自從創會以來,舉辦的活動涵蓋文化、教育、慈善、共修、交流等多個面向,例如:蔬食A計劃、T-Earth植樹行動、資源回收;國際青少年營、公益旅行、國際參訪團、國際互助會、國際學術會議、世界佛學會考、國際文化交流,在海內外設立獎助學金等,國際救援及關懷亦是不落人後。

例如:1998年印尼棉蘭旱災、2000年菲律賓馬容火山爆發、2001年美國九一一事件、2004年印度古笈拉大地震、2004年南亞大地震及海嘯、2005年泰國水災、2006年馬來西亞南馬水災、2011年日本三一一大地震、2011年澳洲昆士蘭水災、2011年紐西蘭基督城大地震、2013年菲律賓海燕風災、2015年尼泊爾大地震、2022年阿富汗地震等。

對於這些急難救助,大師教導弟子:

總之,我們注重人我,互通有無;我們擴大心胸,包容異己;我們發展文化教育,普利天下有情;我們以地球人自居,從不局限於一方一隅,我們以「佛教的國際化」為努力目標,而不拘囿於狹隘的地域觀念。

我之所以提出人間佛教的國際觀,主要是感於一般人的愛,都是有緣、有相的慈悲,尤其有親疏、愛憎、人我的分別,因此有比較、計較,繼而有人我紛爭。我希望以「國際宏觀」來打破人我的界線,希望人人都有「同體共生」的認識,因為有同體的觀念,自然就會有慈悲心;有共生的觀念,自然會做個地球人。
*152

綜上所述,國際佛光會的創立在近代佛教歷史上可說寫下重要的一章。

民國初年,太虛大師期盼組織國際性的佛教組織,團結世界佛教,也藉此把中國佛教帶到國際上。而星雲大師成立佛光會,不只繼承太虛大師未竟之業,還讓佛光會加入聯合國的非政府組織,走入世界的大家庭裡,更為佛教寫下一項創舉。作為一個國際性佛教社團,跟分布五大洲各道場是相輔相成的緊密關係。佛光會會員在推動人間佛教的理念上,可以更直接、更廣泛的進行交流互動,融入當地社會。

【附注】

*147 星雲大師:〈地球人〉,《星雲大師全集202.合掌人生3》(增訂版),頁54。

*148 星雲大師:〈一個主題 一個理念〉,《星雲大師全集123.主題演說:當代人心思潮》(增訂版),頁27。

*149 〈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8〉,《2024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特刊》,美國: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2024年,頁69。

*150 普達、智慧:〈聯合國COP29 佛光山首次主題發表〉,人間通訊社,2024年11月24日,https://www.lnanews.com/news/163551。

*151 星雲大師:〈佛光會的性格〉,《星雲大師全集122.講演集10.人間與實踐》(增訂版),頁27。

*152 星雲大師:〈地球人〉,《星雲大師全集202.合掌人生3》(增訂版),頁55。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回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