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084 顛沛流離

玄逵律師,俗姓胡,唐朝潤州江寧人。家中為名門世族,並且敬奉三寶,所以幼年便入寺做童子(童子:指四歲或八歲以上,未滿二十歲,尚未剃髮得度之男子),待年紀稍長才出家。

玄逵修行精進,持戒嚴峻,德行為大眾所欽敬,即使有人嘲笑他的苦行,他也絕不改變對自己嚴格的要求。玄逵感慨當世所依據之經典不足,以致義理難明,於是決定繼承先賢之志,前往印度取經。開始行走到廣州,因感染風疾,加上水土不服,幾乎病死,只得悵然返歸故里。

他二十五歲時,再度興起西行之念,這次邀集志同道合的同參三、五人一齊前往。然而,隨著路途的艱險,同行者紛紛打退堂鼓。有的繫念家中老母,有的在途中,想過安穩美好日子的念頭,最後只剩玄逵不退心,隻身前往。

西行的路途十分艱險,航行時曾遇如山高的巨濤,洶湧矗立在海中央;也曾行經深不見底的崖谷,毒蟲蚊蚋遮蔽天際;甚至誤入裸人國,被迫交出鐵器品,以交換當地的手工藝品,否則即遭對方發毒箭射殺;中途曾身染風疾而身心疲憊,求助於商隊,卻得不到援助,只得發願,鼓勵自己繼續前行;後來更遭遇山賊行搶,將他洗劫一空;有一回差一點被土人抓去祭天,不惜跳入泥坑,用樹葉遮蔽,才得以逃脫。

種種的顛沛流離,玄逵並未退心,最後他終於如願到達印度,於那爛陀寺學習佛法十年後,攜經回國。

釋初參曰:過去的修行人,為法忘軀,即使遭遇各種危險困境,也不退轉。反觀今之行者,所面臨的困難,古今相較之下,多麼微不足道,怎可輕易退失道念?對於古聖先賢的行誼,吾人仰之彌高之餘,何不轉個身,再次檢視自己的初發心?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