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166 不讓鬚眉

曇備尼師,俗姓陶,東晉丹陽建康人。由於父親早逝,曇備與母親相依為命,侍奉母親極為恭敬孝順,贏得鄉里一致的讚譽。他自幼便萌生修道之念,發願學佛,長大後,力辭長輩促成婚嫁的提議,母親眼見無法動搖愛女修道的志向,只得萬分不捨地成全。

曇備剃度後,夙夜不懈地精勤的修行,他的戒行美名甚至傳到了宮廷裡,晉穆帝聽聞其清譽,專程詔請曇備入宮,備極禮遇,甚至讚賞地說:「與他相處愈久,愈加敬慕其德行高潔。」又對皇后何氏說道:「京城中的比丘尼,只怕少有能與曇備相匹比的人!」晉穆帝永和十年(三五四),何皇后在京城為曇備興建了一座寺院,命名為永安寺(今何后寺),後來成為江東尼眾研修佛學的場所。

雖然受到皇室諸多的恩寵及重視,但是曇備仍然一如往昔,為人謙遜有禮,待人循循善誘,不會恃寵而驕,因而美譽遠播,四方的尼眾紛紛前來參學的,達三百人之多。

東晉孝武帝太元二十一年(三九六),曇備圓寂,世壽七十三歲,諸弟子中,曇羅博覽經律,才幹過人,堪稱是尼眾中的佼佼者。曇羅繼承法席後,於永安寺新建四層佛塔、講堂殿宇,又塑造臥佛和七佛龕堂等,使得永安寺的規模日益昌盛,法筵廣開。

釋初參曰:兩晉七十年間,中土的尼眾教團才剛形成,以曇備、智賢、惠湛、支妙音等最負盛名,受到當時帝王的崇敬。曇備道譽隆盛,為皇室所欽敬,「上與君王同座,下與眾生同行」,可見當時的比丘尼眾,均為一時之選,不讓鬚眉,凡此都是佛教傳來之初,即能興盛於中土的原因。追昔撫今,若有人再以八敬法來顯示自己的尊貴,不尊重比丘尼對佛教的貢獻,而以貢高我慢的態度,來看待比丘尼,這是令人遺憾的!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