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194 挺身抗爭

智實法師,俗姓邵,唐朝雍州萬年(陝西)人。十一歲於大總持寺出家,學習《涅槃》、《攝論》、《俱舍》、《毗曇》等經典。

某一次,唐太宗自長安駕臨洛陽,他召集僧侶、道士前來談話,因道教尊崇老子李聃為祖,唐朝宗氏亦姓李,故太宗擬以道士列位在僧侶之前。

智實得知消息,領導大眾上表陳諫,但官員們不肯將表章轉呈皇上,智實失望之餘,只好單獨前往行宮,欲親見聖駕,上表奏聞,力言以道士列位於僧侶之前,甚為不當。

太宗覽表後,仍然沒有改變崇道厚於崇佛的意思,即命宰相傳旨曉諭智實,請其返寺,不可過分執著。

佛比道尊,這是歷朝的陳例,但是到了太宗,定要抑佛崇道,智實無法接受皇帝的詔命,依然三次上表,痛切奏陳「佛乃天中之天,聖中之聖」的道理,並說僧乃佛之表徵,三界之模範,無論如何,僧侶不應列於道士之後。

智實再三的進諫,終於使得太宗大怒,杖責智實於廟堂之上,並褫奪僧衣,傳旨放逐於嶺南受苦。

聖旨下達時,朝野臣民知其原委的,皆敬重智實護法衛教的精神,唯佛門少數僧尼,反而譏嘲大師不自量力,不懂進退,真是自討苦吃。

智實聞言道:「我雖知勢不可為,之所以一爭者,是為了欲使後世之人知道:大唐有僧耳。」

釋初參曰:唐代輕僧,有智實大師的挺身抗爭,這是為了使後人知道大唐有僧人;試問今日內侮外難,有誰敢挺身而出,使人知道民國有僧?或許,偶有護法衛教,仗義執言的少數有心人出現,總有同門譏笑,或危言恐嚇,大有幸災樂禍之情。僧德之不能提升,也是令人感嘆的。

佛身充滿於法界,普現一切眾生前;隨緣赴感靡不周,而恆處此菩提座。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