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156 利生資糧

竺法護,又稱支法護,為西晉譯經僧。祖先為月支人,世居敦煌,八歲時禮竺高座剃度,故以竺為姓氏。當時《般若經》等方等部的經典還在西域,未能完全傳布於中國,竺法護立志弘傳,隨師遊歷西域諸國,精通西域三十六國語文。後來他攜帶大批胡本的經典,來到長安、洛陽,專事譯經,在鳩摩羅什尚未來到中國以前,可說是中國佛教初期最偉大的譯經家。

武帝末年(二九○),竺法護在長安青門外建寺,弘化二十餘年。當時長安有某甲族(甲族:世家大族)想要訪師皈依,聽說竺法護德行享譽關中,財物豐足,便想先行試探竺法護的道行操守如何。此人假稱有急用,向竺法護請求借貸二十萬兩,竺法護當下只是沉默不語,未置可否。他的徒弟竺法乘,那時年僅十三歲,隨侍在師父身旁,他見師父不答話,便代師回話:「我師父已經答應你了。」

待客人離去後,竺法乘對師父說:「看此人神色,並非真心想借錢,不過想藉此試探師父您的道德操守罷了。」竺法護也點頭同意徒弟的說法。隔天那位借錢的訪客,率領家族百餘人,前來皈依受戒,並向竺法護謝罪,從此竺法護聲名更隆。

後來,徒弟竺法乘告別師父西行,在敦煌建寺講學,不僅教導蠻夷人民知禮義,也教化壞人去惡行善。竺法乘西行大化於戎狄之地,誨人不倦,成為最早在敦煌建寺弘法的高僧。

釋初參曰:到蠻夷之地弘化,除了學習當地的方言外,更須有無量的善巧方便來接引,光談玄說妙是行不通的。弘法,不能與人民的生活脫節,必須關心他們的需要,改善其生活品質,人們才能進一步接受佛法。時下有些年輕的僧眾,出家未久,便亟欲出國弘法,當捫心自問:自己具備多少的利生資糧?有多少的布教熱忱?有無為法犧牲的精神?是否有自詡為現代富樓那的豪情壯志乎!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