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376 耐煩有成

祖銘法師,俗姓應,字古鼎,元朝浙江奉化人。他幼年即聰穎有悟性,不食葷腥,少年時已博通百書,尤好鑽研佛典。二十五歲受具足戒,後至各方參學,參謁靈隱寺元叟,在其點撥下應機開悟,自此擔任元叟侍者一職,直至五十四歲,才出世弘教。期間,祖銘經過二十年的精進苦修,使得原本醜陋的面貌,竟成為福德之相。

祖銘為人謙遜自持,每有人欲以車乘迎請他講經說法,皆一概婉拒,僅以杖履代步。祖銘教學不厭其煩,學人皆爭相趨於座下學法。八年後,祖銘遷往普陀山弘法,當時威震海上的浙東都元帥,對他甚為禮遇,連日本國主也派遣商船,欲以重金迎請祖銘至日本弘法,可是他皆迴避不應。

某天夜裡,祖銘掛單於蘇州承天寺,同住者見空中有天神,護衛寶鼎而來,指名送給祖銘。後來,元順帝因祖銘的法席極盛,因而賜號「慧性文敏宏覺普濟禪師」。

祖銘示寂前對徒眾說:「觀世音菩薩手持金蓮台來迎接我了!我平日的修持已應驗。」於是大書一偈:「生死純真,太虛純滿,七十九年,搖籃繩斷。」然後擲筆而逝。七日後,顏貌猶如生前,荼毗後舌根、數珠皆不壞,並得五色舍利無數,後人於徑山建塔紀念。

釋初參曰:祖銘開悟之後,猶擔任侍者二十年,直至五十四歲,方始出世弘教。現今的僧青年,大多缺乏古德此種安住於一處的定力,故修行難有成就;正如滾石無法長出苔蘚,所以也就無法成為堅固不移的磐石。唯有耐煩有恆,修行才能有所成就,不耐煩、不耐勞,便成不了大事,更別提住持一方了。道在平常心裡養成,它非刻意強調,也不講求速成,只要有恆心,自然會在日用生活中成就。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