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242 不妄批判

慧才法師,俗姓王,宋朝永嘉樂清人。年幼時在白鶴山依止怡芳法師,十三歲在覃恩寺披剃。受完戒後,往依天台四明知禮法師學習教觀。可是由於天資愚魯,性識昏鈍,屢學屢忘,實在苦惱。便發願持誦〈大悲咒〉,祈願學通天台教學。

他有天晚上夢見一位身高數丈的梵僧,脫下袈裟幫他披上。第二天,慧才參與講座聽法時,豁然開悟,之前所聽過的法,一時都明白過來了。不久,即擔任四明首眾,得到大眾的信服。數年後,慧才離開四明,往謁慈雲遵式,擔任慈雲的侍者,虔敬的服侍慈雲。治平年間,受杭州太守請住法慧寶閣,二十年如一日,皇帝賜號「廣慈」。

當時,天台學家為了對「性具」思想的不同看法,正展開強烈的「山家」、「山外」之爭,慧才法師獨循循講訓,未嘗有所臧否,後代天台學家都將他歸為「山家」一脈。

慧才退位後,定居雷峰塔下,每天都翹足誦念〈大悲咒〉一○八遍為定課,又翹足念誦阿彌陀佛聖號。一天晚上,夢見一座壯觀巍峨的寶樓,有人向他說:「你可以中品往生淨土。」果真,在宋神宗元豐六年(一○八二)五月,年八十六歲時,書偈讚佛後,告訴大眾:「我將往生淨土了。」說完,閉目合掌,安然圓寂。

釋初參曰:為度眾生形形色色的根機,佛要說八萬四千法;只要不違背緣起性空、四聖諦、十二因緣等根本教法,佛教允許對佛法有不同的理解。天台宗從隋朝智者大師創立,直到宋代,歷經綿長的時間,思想上有所分歧,是很正常的現象。慧才法師分別親近代表山家的四明知禮法師,和代表山外的慈雲遵式法師,卻能夠依循自己對佛法的理解講說,對於不同的見解不持批評的態度,實緣於他對佛法絕對的信仰,與毫不懈怠的修持功夫。這和現代人常以管窺天、以蠡測海的草率批判作風,很不相同。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