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028 齒德俱尊

菩提流志法師(意譯作覺愛),初名達摩流支(意譯法希),姓迦葉,南天竺人,婆羅門種。菩提流志譯經居北朝之冠,他譯出之《入楞伽經》,為禪觀最重要之經典依據。

他十二歲時,禮外道波羅奢羅為師,精通聲明、曆數、天文、地理、咒術、陰陽、醫方等,直到六十歲時,才發現外道之乖謬,於是轉而皈投佛門,修習頭陀行。他依止三藏法師耶舍瞿沙,學習諸經論,不到五年,便已通達。後來他遊歷五天竺,法席遍弘,成為當地著名的佛學大師。

唐高宗李治聽聞其盛譽,於永淳二年(六八三),特地派遣使者迎請他入大唐,歷經十年,終於來到中土洛陽。武后對菩提流志甚為尊崇,敕住於洛陽福先寺,譯出《佛境界》、《寶雨》、《華嚴》等十一部經。

中宗神龍二年(七○六),他移住西京(長安)崇福寺,繼續玄奘之遺業,翻譯《大寶積經》,前後歷經八年。期間中宗駕崩,睿宗繼位,又敕其於北苑白蓮池甘露亭繼續譯經。該經譯出後,睿宗親自作序,此經新舊共四十九會,有一百二十卷。

在此譯場中,有沙門思忠、天竺大首領伊舍羅等譯梵文,天竺沙門波若屈多、沙門達摩證梵義,履方、宗一及慧覺任筆受,此外還有潤文官盧粲、學士徐堅等人參與,儒釋二家,共成譯事,可見其功浩大。

玄宗開元十五年(七二七),菩提流志右脇而臥,安然示寂,世壽一百五十六歲。

釋初參曰:菩提流志於耄耋高齡,始棄外道而皈投佛門,不僅專行頭陀,亦不捨聽經聞法,實為追求、體驗真理之大勇者,後來更在朝廷的護持下,從事譯經工作,將大法弘傳於東土。相較於古聖先賢之勇猛精進,生於現代的我們雖難有菩提流志般齒德俱尊,可是若能效法往聖前賢的精神,為後代留下立德、立功、立言的行誼,必能為生命留下燦爛的一頁,切忌馬齒徒長,年華空過!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