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186 廢佛刻經

靜琬法師,隋朝人,又作淨琬。隋煬帝大業十二年(六一六),他住持幽州(河北)智泉寺,有鑒於北周武帝徹底破壞佛教,於是發願刻一切經於石板上,並將此「石刻大藏經」封藏於涿州(河北)白帶山中,該山因而易名為石經山,後來改稱石景山。

靜琬為保存法寶所發願刊刻的石經,世稱「房山石經」,為史無前例的刻經事業。當時隋煬帝的皇后蕭氏曾慨然捐施,並帶動朝野競相護持,刻經才得以著手刊刻。

唐貞觀十三年(六三九),靜琬示寂,由門人繼續完成他的刻經志業。「房山石經」自隋朝創刻後,歷經唐、遼、金、元、明、清等朝之續刻,共耗費四百八十年才告完成,為中國現存數量最大的文字銘刻,不僅可用來校正印本佛經的錯漏,更是書法史與藝術史的珍貴資料,現藏於北京房山縣石經山雲居寺,保存完好的石經版有一萬五千餘塊,共刻有佛經數千卷,在東方文化史上,亦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

靜琬的刻經事業,可說是以藝術、文化來宣揚佛法,綿延了佛教無價的精神內涵及跨越時空的宗教生命,為後世留下了千古的美譽。

釋初參曰:靜琬由於執政者廢佛的緣故,因而在河北房山刊刻石經來護法,這在當時交通、物資不甚發達的年代,能在山上鑿窟已大不易,更何況是鐫刻石經、佛像,從中可以想見古德的悲心願力,是何等之深切!他們一心護法衛教,使佛教得以繼絕存亡,免於滅教的厄運。吾等後輩佛子,身受法益,又何忍坐視佛法衰微呢?每見某些僧人,遇有法難來臨,不是躲避不前,要不甚至捨道易服,變節改宗,再反觀古德先賢,他們將己身性命置之度外,只為延續眾生的法身慧命,從事種種的護法運動,其精神令人感佩不已。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