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382 成佛基礎

法雲法師,又名靈山墳雲,俗姓劉,金朝臨海(浙江臨海)人。他自七歲起就不吃葷腥之食,十一歲出家。後來因為家鄉鬧饑荒,他不忍父母受飢餓之苦,於是遠行千里為人拉車,以換取高堂每日的三餐溫飽。母親去世後,他號哭不已,在墓旁結廬守孝三年,父親往生後,他同樣在墳旁涕泣守孝;由於前後為雙親居廬哭墳六年,鄉人因而稱呼他為墳雲。

法雲二十五歲受具足戒,他專研佛學義理,精通禪學,平日雲遊弘化,隨緣觀機說法,是一位有修有證、深具道氣的僧人,廣受眾人的崇敬讚歎。後來他駐錫在南陽崇勝觀音院,又啟建了靈山報恩寺。

金宣宗元光二年(一二二三)冬夜,有位僧人前來拜謁法雲,禮請他講說法界觀義理。第二天,有人見到飄落在寺庵的飛雪,竟凝結如花朵一般,個個都大如杯盤。法雲講說妙法感得瑞相的消息傳開之後,鄰近居民都扶老攜幼地前來爭睹,並撿拾晶瑩的雪花。當時寺庵附近的水源經常枯竭不足,此後寺院西巖石間,竟然流出清澈甘美的泉水,而且源源不絕。

金哀宗正大三年(一二二六),法雲示疾往生,世壽六十四歲。鄉人為了緬懷法雲孝親的行誼及弘法利生的遺澤,於是為其造塔安奉,並延請元遺山(即元好問,金代著名之詩人、史學家)立塔銘,供後人景仰。

釋初參曰:《菩薩睒子經》云:「人有父母,不可不孝,道不可不學。濟神離苦,後得無為,皆由慈孝學道所致。」此說明了慈孝與學道,是成佛的基礎。法雲雖然童貞入道,但他常懷親恩,為奉養父母而親執苦役,又六年居廬哭親墳,以盡人子之孝道。所以佛門並不因割愛辭親,從此就絕情的視至親如路人。今人出家,只著眼在割愛辭親與否,須知這只是初步的身出家而已,爾後更重要的是心出家,也就是能出五蘊家、出煩惱家、出生死家。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