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276 囹圄布教

正喦禪師,俗姓郭,字谿堂,號隋山,又號菽菴、耦餘、藕漁,晚號南屏隱叟,明末清初金陵人。他七歲就茹素,十歲時來到靈隱寺當小沙彌,十五歲於天台謁見無盡祖燈禪師。正喦勤奮好學,學識淵博,不僅精通世間典籍,佛學經典更是綜貫三乘。除讀書外,正喦也四處參訪名師,尊宿如憨山德清、達觀真可等人,對正喦的學識及行儀,都讚歎有加。

後來,正喦於淨慈寺謁見三峰法藏,就自己所學得的佛法向三峰請教。在對答中,三峰向他說:「佛法深廣浩瀚,不是僅以自己所知所見,來解析演繹佛法,就能超脫生死,或求得禪法。就如同說法,必須隨機應物,同樣的法不一定每處都適用。禪,是不拘形式的,是生活化及靈活多樣的,所謂揚眉瞬目、穿衣吃飯、擔水劈柴,無不是禪。所以,禪者!我這裡沒有你要的禪法。」

正喦聽聞三峰的話後,深感慚愧,於是日以繼夜,不眠不休,不斷地提起疑情,終於在七天七夜後,聽到開大靜的板聲,大徹大悟,得到三峰的印可。

康熙五年(一六六六),因為宗門中缺乏共識,正喦受人欺矇牽累,而被誣陷入獄,審判後被押入江寧縣獄。正喦在牢獄中,仍然隨機宣講佛法,受其感化的囚犯,紛紛皈依門下。隔年冬季,被誣之事得以澄清,正喦終於獲釋,回到淨慈寺。

釋初參曰:正喦被牽累入獄,反而成為另一種的弘法因緣。可見只要心中有道,何處不是道場?正喦化導囚犯,感化他們皈依三寶,這種不捨任何一位眾生,應機教化的精神,實是弘法者不可或缺的。這若換成今人,易地而處,是否也能安然無怨呢?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