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146 願力興業

朗目本智禪師,俗姓李,明朝曲靖(雲南)人。萬曆年間,他行腳到安徽浮山,與當地篤信佛法的吳應賓太史相遇。言談中,得知北宋高僧浮山法遠禪師的道場──大華嚴寺,已荒廢了一百五十餘年,田地房產都被人侵占,吳太史雖有心復興,卻力有未逮。

吳太史說:「此華嚴道場也是明初古庭善堅禪師的駐錫地,今破廢如此,正待有緣人來復興。古庭和尚原是滇南人,您又遠從滇南而來,莫非您正是古庭和尚再來,以續前業?」

本智聞言驚訝地說道:「我年少時便很仰慕古庭和尚,曾聽說他在浮山說法度眾,倒不知此處就是他生前道場。此寺既是我華嚴本家之業,理應重振,以復興浮山祖庭。」

本智立刻動身北行,趕往淮陰沁水之地,懇請安徽巡撫、工部主事劉東星為寺護法。劉東星當即責令桐城縣當地,凡有侵占寺地皆歸還華嚴寺。接著他又入京奏請虔信佛法的慈聖皇太后,勅頒五千餘冊的大藏經。後來,沈王朱胤栘也捐資建造大雄寶殿。

此外,本智也重修遠祿祖師塔(世稱浮山法遠為遠祿公),及建造眾僧藏骨的三寶塔等。歷經五年的奔波塵勞,浮山佛教終於得到復興,華嚴寺遂成為知名的十方叢林。

釋初參曰:大華嚴寺衰微百餘年,在本智的殫精竭力下,能重輝於浮渡山(浮山),哪裡是一個人的能力所能成就的?若不是有重興聖教的悲心願力,何能齊聚四海共修福業,從此叢林一切就緒,安僧辦道。可見只要有悲心、有願力,便能成就一切事業。然而振衰起敝之樞紐,絕不是僅限於興建殿宇可成,若無度眾弘法之心,怎能成功?當知一所寺院的興起,意謂法門又添一處弘化的道場,因此寺眾不能不研讀教理。所以,本智才會不憚劬勞,入京請藏;今人應學習本智為教興業,及不令古風凋零的發心與悲心。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