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376 以苦自勵

憨山德清大師,俗姓蔡,安徽全椒人,為明朝四大高僧之一。七歲時父親過世,問母親道:「父親到哪裡去了?」九歲能誦《普門品》,十二歲於報恩寺出家。十九歲受具足戒後,在天界寺參究《華嚴經》,背上忽然長毒瘡,紅腫甚巨,憨山於是披搭袈裟,於韋馱菩薩前哀切懇禱:「此乃冤業欲索命債,願誦《華嚴經》十部,以懺業障,望延命三個月,完成禪期後當償債之。」

不可思議的是,願才初發,病就痊癒了,此後的三個月,如入禪定,偶入市集,也恍若不見人。

憨山雖然年輕,然而為人穩重自持,對世間榮華,視若浮雲,出外行腳參訪,總是一榻一蒲團,從不在物質享受上計較。江南氣候溫暖,憨山認為容易使人身心放逸,難於刻苦自勵,所以決定前往北方嚴寒之地參學,希望藉著嚴寒霜雪,痛自磨礪自身的意志。

有一日,他在廣陵托缽乞食,有一信佛的人問道:「聽法師的口音,不像是本地人,此時正值風雪之季,天氣酷寒,為何來到此地?」

「我為參訪學道而來。」憨山回答。

「山明水秀之處,大都有高賢俊德之流,何必來此天寒地凍的北方?我實在不忍見你凍得顫抖的模樣。」

「謝謝你!不過,身冷志更堅,區區嚴寒,不足懼也。」

「看法師僅著袈裟,一缽隨身,出外之人,這樣的生活未免太清苦。」

憨山不以為然地答道:「我有三衣一缽,足以看輕世間的萬鍾富貴。」

後來,憨山在缽上刻下了「輕萬鍾之具」,又稱自己的衲衣為「輕天下之具」。

釋初參曰:古人學道,甘願以吃苦來磨鍊身心,有謂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如此才能堪大任之責。今人學道,先求安逸,只圖享受,不能吃苦中苦,所以今日也就沒有人上人了。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