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302 安住道念

闍那崛多譯師,隋朝北印度犍陀羅國人。他自幼在大林寺出家,禮闍那耶舍、闍若那跋達囉為師。北周明帝武成年間,他隨著耶舍、跋達囉及同參耶舍崛多來至長安,住在草堂寺。沒多久,他在四天王寺從事譯經,曾譯出《十一面觀世音神咒經》、《金仙問經》。

北周建德年間,武帝下令毀佛,迫令僧眾受爵返俗,闍那崛多寧死不從。武帝見其矢志不移,於是將他流放。一路經由甘州入突厥,沒多久,耶舍與跋達囉相繼而逝,闍那崛多與北齊僧人惠琳、寶暹、道邃、僧曇等十人,共同在突厥譯經,修習禪定,弘揚佛法。

改朝換代後,隋文帝遣使迎請闍那崛多至大興善寺,主持譯經,共譯出《佛本行集經》、《法炬陀羅尼經》、《添品妙法蓮華經》、《起世經》等經典,計三十七部一七六卷,並有梵文古書世典等二百餘卷。

闍那崛多道性堅固,求法不懈,博通三藏,遍學五明,一生三衣一缽,勤誦佛經,老而彌篤,後來他遭流放東越(今福建閩侯縣地),度化了許多邊陲人民。

開皇二十年,闍那崛多圓寂,世壽七十八歲。

釋初參曰:闍那崛多隨師雲水行化,以般若文字裨益眾生,即使不幸遭到流放,也都隨緣教化邊境的化外之民,正如古德所云「能知隱晦心常泰,不戀繁華性自真」。不論順逆境,一生始終安住於道念上。思昔感今,有多少人能如闍那崛多一般,念念將身心安住在道念上?不僅在工作中有道念,在弘法時有道念,在利生上有道念,心中因常念眾生苦而發道念,今人可有這樣的發心?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