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356 虔敬三業

可觀法師,俗姓戚(一說傅),字宜翁,號解空、竹庵,宋朝江蘇華亭人。十六歲受具足戒,最初依止南屏精微學習天台教法,後來聽說車溪擇卿聲震於江浙,於是負笈從之,得其法要。

南宋建炎年初,可觀住持嘉禾壽聖寺。紹興年間,轉住當湖德藏寺,講經之餘,則補註《楞嚴經》。而後移住祥符寺,因染疾而退隱於當湖南林竹庵。當時人都認為南林偏僻蕭索,不堪居住,可觀則讚說:「松風山月,都是我無盡的衣缽。」

乾道七年,應丞相魏杞之請,住持北禪天台寺。淳熙七年,孝宗次子魏王治理四明地區,延請可觀主持南湖延慶寺,赴任前夕,聽說魏王已逝,可觀說:「國王活著的時候,我曾受請到宮中去;如今國王雖已逝世,他的旨意還猶如活著的時候,那可以藉故推辭不去呢?」所以,仍舊依約到延慶寺。

延慶寺的住眾看到年邁的可觀僅三衣一缽隨身,不禁對他的簡樸深加歎服。兩年後,可觀法師又歸隱當湖的竹庵,以九十一歲高齡辭世。荼毗後,舌根不壞,舍利子不可計數。可觀一生曾五次住在當湖,都退隱於竹庵。

可觀生前,每見有人在齋房裡安置佛像,總會勸誡說:「若日常起居無禮,老是說此無益話語,縱使有少時焚香供佛的恭敬,恐怕也無法彌補終日褻瀆的過失。」

大慧宗杲曾自徑山來訪,與可觀對談終日,敬稱其為「教海老龍」。

釋初參曰:古德對佛法的恭敬,不在形式上的燒香、點燈與否,而在於內心的虔敬。一位修學佛法的人,若只重形式上的如禮如儀,可是對於身、口、意等三業之造作,卻輕忽漠視;則如可觀所言:「少時焚香之敬,無補終日褻瀆之罪。」吾人應該時刻謹記。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