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266 法無高低

蕅益智旭法師,俗姓鍾,字蕅益,明朝吳縣(江蘇)木瀆人,號八不道人,為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由於晚年在靈峰(浙江杭縣)建寺、創社、著書,故世稱靈峰蕅益大師。

蕅益二十四歲時,從憨山的門人雪嶺法師出家。蕅益博通經教,學宗天台,並通華嚴、法相。對內融會性宗、相宗、禪宗與淨宗;對外則調和儒、佛,圓融真俗二諦。他有感於正法的衰替,實在是因為律學久廢之故,因此發願一生以弘律為己任。二十六歲時,雖然已受過菩薩戒,卻發心看大小律藏。他的恩師問他:「你既然已受過大乘法,為何又改學小乘教?」

蕅益說:「譬如欲登上四級高的重樓,難道可跳過下級,而直接登上級嗎?」

恩師又問道:「現在你既然已到了上級,何必又回頭再登下級呢?」

蕅益再答:「凡自利利他,登高必自卑,本末之際,固不可廢,何況佛原本不離寂場,怎可強分上下高低呢?」於是蕅益發憤遍覽大小律藏,奠定了律學基礎,而自身更是持戒嚴謹,遂成為德行高超的比丘,他一生對佛教清淨宗風的振興,有著不可磨滅的功勞。

蕅益的著作極多,其中《閱藏知津》,係解說大藏經之經、律、論、雜等四部。他又融會諸教之學,注釋《大乘起信論》、《大乘止觀論》,而《彌陀經要解》一書,乃蕅益調和禪與念佛之作。

釋初參曰:有分別是知解,是知識;無分別是般若,是觀智。欲入佛法之門,應以無分別心,才能契入。在佛法的世界裡,沒有上下高低的區別。因此,大的未必是大,小的未必是小;清淨的未必是清淨,汙濁的也未必是汙濁;有未必是真有,無未必是真無,所以是性空平等的世界。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