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110 處處有般若

天台德韶國師是宋朝時候的僧人,十五歲出家,十八歲受具足戒。他曾經參訪過五十四位善知識,然而都法緣未契,直到參謁了法眼文益禪師,終於在他座下開悟,成為法眼宗第二祖,吳越王錢弘俶尊為國師。

有一次他上堂說法,有學僧問說:「古人有言,若人見般若,即被般若所縛;若人不見般若,也被般若所縛。既然已經見到般若,為什麼還會被束縛呢?」

德韶國師反問說:「你說,你見到什麼般若?」

學僧惶恐地改口說:「不見般若,為什麼卻還是被束縛?」

「你說,你什麼地方看不見般若?」德韶國師逼問著。

然後國師接著說:「如果說般若能見,則不名般若;如果說見不到般若,這也不名般若。般若沒有所謂見與不見,有了見或不見的分別,就與般若背道而馳了。故古德云:『若欠一法,不成法身;若剩一法,不成法身;若有一法,不成法身;若無一法,不成法身。』這是般若的宗旨所在。」

養心法語

般若,是每一個人的本來面目,簡單來說,凡是能令人覺悟的,一切都是般若;不能令人覺悟的,一切都不是般若。對一般人而言,生活中如何有般若呢?能做好事就有「般若手」,能慈眼視人就有「般若眼」,能說好話就有「般若口」,能胸懷大眾就有「般若心」。所以,般若毋須遠求,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處處就可以體證。

二○一○年六月六日刊於《人間福報》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