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218 無面可洗

唐代的茗溪道行禪師,湖南桂陽人,在馬祖道一禪師門下徹悟生死大事,成為他的重要弟子。得法後,遷住澧陽西南,又應地方太守的召請,前往住持茗溪開元寺。

寺裡有一名頭陀僧,很厭惡每天早晨洗臉、晚上沐浴,覺得這些都是繁瑣的細節,讓眾人感到不能接受。

有一天,禪僧法嚴就藉這個因緣來向道行禪師扣問:「人生穿衣吃飯,更衣沐浴,洗臉刷牙,會不會太過繁瑣了呢?」

道行禪師回答說:「這是你繁瑣啊!我們這裡無面可洗。」

法嚴一聽愣住了,就問:「老師,你不洗面,不覺得不舒服嗎?」

道行禪師語氣平淡地說:「我無眼耳鼻舌身意,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接著反問說:「請問面孔在哪裡?」

法嚴一聽,於言下大悟。

養心法語

佛教講到人身體的構造,是由「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所組成,六根又再與「色聲香味觸法」的六塵接觸,就產生了「眼耳鼻舌身意」的六識,合稱十八界,這就說明了人和宇宙世界的關係。

人,所有的器官都長在身體上,身體的面積很大,頭部很小;但是小小的頭部卻擁有「眼耳鼻舌」等四根。其實,眼睛兩個、耳朵兩個、鼻孔兩個、嘴巴一個,為人體的七個通道,每天排泄,靠它們做為身體內外的管道貫通。所以,人早晨起來要洗面,晚上就寢前要沐浴;如果不沐浴,身體不舒服;如果不洗臉,面孔不舒服;洗面成為人類共同的一種行為習慣。

現在,道行禪師說他沒有面孔可洗,在事相上,這句話或許有待研究,但在理論上,他的眼耳鼻舌已經不入色聲香味,根不入塵,面孔又在哪裡呢?

因此,無相的境界跟事相是有區別的。當道行禪師反問「面孔在哪裡?」,這一句話問得對方難以回應,在禪門的激勵之下,只有另外一個管道,那就是開悟了。

二○一二年二月二十九日刊於《人間福報》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