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040 【科目一】經論介紹(1):《法苑珠林》

各位仁者:

這堂課是經論介紹,在九千多卷的《大藏經》中,有一部對於弘法布教非常有助益的典籍,叫做《法苑珠林》,它具有佛教百科全書的性質,是中國佛教史上不可欠缺的重要文獻史料。假如你要為一場講演訂立講題和綱目,可以在本書中引證一些典故,作為說理的證明,可以說本書是弘法布教者一部最好的教材。

一、經題與作者

「法苑」是佛法開演的場所,「珠」是美石,喻佛的教法融通無礙,「林」是法義叢集在一起者為林。彙集一切佛法教義精華者,稱為《法苑珠林》,又名《法苑珠林傳》或《法苑珠林集》。《法苑珠林》者,如得佛法珍珠,如入佛法林海,有無比的寶藏可供採擷。

《法苑珠林》是唐代僧道世法師,於唐總章元年(六六八)所撰。道世法師是西安人,俗姓韓,字玄惲,十二歲入青龍寺出家,深研律學,博通敏記,尤善辭章,學識博洽,與其兄長道宣律師共揚律學。

二、版本與流傳

本書收錄於《大正藏》第五十三冊,為一百卷本,《嘉興藏》也有收錄,作一百二十卷。新文豐出版的《卍正藏》第五十三、五十四冊,《高麗藏》第三十九冊,宋版《磧砂大藏經》第三十二冊皆有收錄。坊間常見到的單行本有:‭ ‬

1.香港佛經流通處印行十本一百卷。

2.台北觀世音佛經印送會亦曾影印流通。

3.新文豐出版社一九七三年六月出版流通全套八冊。

4.佛陀教育基金會亦出版全套二冊(一九八九年十二月版)。

5.世樺印刷企業亦有付印發行。

本山教育院圖書館以及大慈庵圖書館等,都收藏有此書。

三、價值與貢獻

《法苑珠林》是抄錄各種經典而編纂所成的典籍,引用經論之眾多,使本書成為檢尋一切經典的一部工具書,堪稱一切佛經之索引,與《經律異相》、《諸經要集》同為研究佛學、‭ 弘法布教的重要寶典。

四、內容與大意

全書共有一百卷,係道世法師根據道宣律師所著《大唐內典錄》及《續高僧傳》而編集,概述佛教之思想、術語、法數等,博引諸經、律、論、紀、傳等共計四百多種,以不同內容而分為一百篇六六八部,故使用極為方便。內容大要如下:

劫量篇 卷一:「劫者,蓋是紀時之名,猶如年號」。

一小劫名「一劫」(時間之長,無法用世間的年月計算)。四十個小劫名「一中劫」,八十個中劫名「一大劫」。一大劫分:成、住、壞、空四個階段(各含二十小劫),其中住劫要經歷(疾病、刀兵、饑饉)小三災,壞劫要經歷(火、水、風)大三災。此為佛教的歷史周期說。

三界篇 卷二、三:世界由欲界、色界、無色界的「三界」構成。中心是須彌山,四周為大海,海中有四大部洲。自須彌山的山腰,依次向上為諸天。此為佛教的宇宙結構圖式。

日月篇 卷四:日月星宿的運行,雷電雲雨的發生。

六道篇 卷五、六、七:三界眾生因善惡行為的不同,而有天、人、阿修羅、鬼神、畜生、地獄,六種歸宿。

千佛篇 卷八、九、十、一一、一二:釋迦牟尼佛以前之諸佛、釋迦牟尼成佛始末、釋迦牟尼涅槃後,弟子對「經、律、論」的結集。

敬佛篇 卷一三、一四、一五、一六、一七:念誦阿彌陀佛名號,能生西方極樂淨土;信敬彌勒佛,能生兜率天宮。

敬法篇 卷一七、一八:誦經解義,弘揚教法的功德。

敬僧篇 卷一九:禮敬僧人的功德。

致敬篇 卷二○:禮拜十方諸佛的功德和儀式。

福田篇 卷二一:施福於人的利益。

歸信篇 卷二二:歸信佛法的重要。

士女篇 卷二一:俗男俗女的種種放逸行為。

入道篇 卷二二:出家學道的意義和落髮儀式。

慚愧篇 卷二三:慚愧乃是善性的表現「慚者自不作惡,愧者不教他造」。

獎導篇 卷二三:「居家如牢獄,妻子如枷鎖,財物如重擔,親戚如怨家」。勇猛修行,其福最大。

說聽篇 卷二三、二四:佛教講經說法的儀式與意義。

見解篇 卷二五:釋迦牟尼眾弟子的不同專長。

宿命篇 卷二六:眾生有追憶前世行為的本性。

至誠篇 卷二七:精誠求道,必獲果報。

神異篇 卷二八:神異靈通,在佛教傳教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感通篇 卷二九:唐代玄奘法師、王玄策西行印度時,所見到的佛教聖跡。

住持篇 卷三○:佛教護持者應充備的德行。

潛遁篇 卷三一:隱遁高行之事。

妖怪篇 卷三一:妖魅鬼怪之事。

變化篇 卷三二:神變詭化之事。

眠夢篇 卷三二:睡夢皆由心識發動,究其內容可分為:四大不和夢,先見夢、天人夢、想夢四種。究其性質有善心發動的善夢,惡心發動的不善夢,重現日常事物的無記夢三類。

興福篇 卷三三:興福的種類(營造寺塔、圖寫佛像、供養僧人、種植樹木、造渡船、架橋梁、施藥救病、挖井、造浴池和廁所等);洗浴的用物和好處。

攝念篇 卷三四:制騷亂念的方法。

發願篇 卷三四:佛教修行者,發誓立願的內容。

法服篇 卷三五:僧人為何要披袈裟。

燃燈篇 卷三五:佛像前為何要燃燈。

懸幡篇 卷三六:寺塔裡為何要懸幡。

華香篇 卷三六:為何要在佛前供花燒香。

唄讚篇 卷三六:佛教音樂「唄讚」‭ 。

敬塔篇 卷三七、三八:佛塔的由來、建塔的規制、繞塔三匝的敬意,及塔的修治與管理。

伽藍篇 卷三九:佛寺的由來,士女入寺禮拜的儀式。

舍利篇 卷四○:釋迦牟尼佛入滅後,八國起塔供養佛舍利的情況。

供養篇 卷四一:佛教的供養對像(佛、菩薩、僧、父母、師長等)及要求。

受請篇 卷四一、四二:施主設食請僧的冥福利益和僧人受食的具體規則。

輪王篇 卷四三:阿育王等轉輪聖王的德行。

君臣篇 卷四四:國王在護持佛法,所起舉足輕重的作用及應有的德行。

納諫篇 卷四五:君主須納正諫之言(直言者,德之本。納受者,行之原。)

審察篇 卷四五:君子須審察是非,增長慧力。

思慎篇 卷四六:君子須思慎防過,緘口息慮。

儉約篇 卷四六:君子須儉約知足。

懲過篇 卷四七:「意為業本,身口由發」。要防止身犯惡行,口出惡言,須先淨意念。‭ ‬

和順篇 卷四七:性情和柔,賢愚同附;性情貪戾,眾叛親離。

誡勗篇 卷四八:佛教有關「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各條教誡。

忠孝篇 卷四九:「入朝輔主,立志存忠;居家事親,敬誠孝終」意義。

不孝篇 卷四九:對父母不養不孝,行逆行乖的人必將墜入地獄,累劫受苦。

報恩篇 卷五○:知恩報恩的必要。

背恩篇 卷五○:背恩棄義的可恥。

善友篇 卷五一:結交有德之友會薫染成哲。

惡友篇 卷五一:結交無德之友會自損損人。

擇交篇 卷五一:「善知識者,不得暫離;惡知識者,不得暫近」。

眷屬篇 卷五二:恩愛眷屬的空幻。

校量篇 卷五二:「德有隱顯,行有淺深」,「若不校量,罕知優劣」。

機辯篇 卷五三:馬鳴、龍樹、舍利弗、阿難等,與外道機辯故事。

愚戇篇 卷五三:愚痴者打蛇、打蠅、救目、妒影、分衣、造樓、磨刀、賣香、賭餅、畏婦、揜米、效眴、怖樹等寓言。

詐偽篇 卷五四:狡詐者外親內奸,欺誑詐騙的種種故事。

惰慢篇 卷五四:人之所以不得道,是由於心神昏惑,而心神昏惑是由於蠨勢利榮名。(2)妖妍靡曼。蠪甘脂肥濃。

破邪篇 卷五五:前部分(述意部和引證部)說佛經中有關挫外道、杜異見的故事。後部分(感應緣)分為辨聖真偽、邪正相翻、妄傳邪教、妖惑亂眾、道教敬佛、捨邪歸正,是護教專論。

富貴篇 卷五六:富貴是往昔行善,特別是慷慨施捨所致。

貧賤篇 卷五六:貧賤是往昔作惡,特別是慳貪不肯施捨所致。

債負篇 卷五七:因果報應猶如負債與還債(現負現、後報)。

諍訟篇 卷五七:慈言一發,則人天含笑;鄙語一彰,則幽顯皆瞋。以諍止諍,爭辯不止;以忍止諍,是法最尊。

謀謗篇 卷五八、五九:咒詛或誹謗凡聖,特別是誹謗佛陀故事(孫陀利謗佛、奢彌跋謗佛、佛被提婆達多擲石出血、佛被婆羅門女旃沙舞杅謗毀等)。

咒術篇 卷六○、六一:佛經中幾十種神咒的咒語、念誦方法和注意事項,以及對於滅罪召福、移病滅獌、興雲布雨、役使鬼神、護生延命、碎石拔木等,所能產生的神奇作用。

祭祠篇 卷六二:以花果百味供奉佛僧和祭祠鬼神的福作。

占相篇 卷六二:地獄、畜生、餓鬼、阿修羅、人、天各有相狀,占候觀察,能知先業。

祈雨篇 卷六三:請天龍降雨或止雨的方法。

園果篇 卷六三:王舍城迦蘭陀長者獻與佛陀的竹園閻浮提(贍部洲)的樹木果子。佛經中有關不許斫伐,應當種植,可以受用的樹木規定。世間種子的來由。

漁獵篇 卷六四:漁類殺生的殃咎。

慈悲篇 卷六四:佛菩薩以救濟眾生為先,憐萬物為本。

放生篇 卷六五:六道眾生皆是我父母,而殺食者,即殺我父母亦殺我身故。放生戒殺才是仁慈之行。

救厄篇 卷六五:捨身救難的意義。

怨苦篇 卷六六、六七:眾生所受的各種痛苦。

業因篇 卷六八:眾生的善惡意念行為。

受報篇 卷六九、七○:眾生因身、口、意的活動而招致的善惡報應。

罪福篇 卷七一:造罪行為(罪行或曰黑業、不善業)和修福行為(福行或曰白業、善業)的區別。

欲蓋篇 卷七一:色、聲、香、味、觸「五欲」,和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 「五蓋」的危害。

四生篇 卷七二:有情眾生的誕生有胎生、卵生、濕生、化生。

十使篇 卷七二:五鈍使、五利使,是纏縛眾生的十種煩惱。

十惡篇 卷七三~七九:殺、盜、淫、妄……等,是眾生自取惡報,沉淪苦海的十種罪行。

六度篇 卷八○~八五:大乘佛教主張的六度,是眾生超脫生死輪迴進入涅槃境界的六種修行方法。

懺悔篇 卷八六:懺悔洗罪的內容與儀式。

受戒篇    卷八七~八九:佛弟子如何受持三皈依、五戒、八戒、十善、三聚戒等。

破戒篇 卷九○:佛弟子犯戒、破戒,將自墜惡道。

受齋篇 卷九一:中午以後不再進食(受齋)是為佛制。

破齋篇 卷九一:中午以後進食是為破齋。

賞罰篇 卷九一:賞罰善惡,勿得枉濫。

利害篇 卷九二:名利財色皆盡空幻。

酒肉篇 卷九三:飲酒食肉之危害。

穢濁篇 卷九四:佛經中關於佛弟子不得食用酒、肉、蔥、韭、蒜、薤等葷辛之物,不得放恣噴嚏,不得隨地大小便等,日常生活衛生規定。

病苦篇 卷九五:疾病的起因、探望、照料、治病,是佛弟子義務。

捨身篇 卷九六:形體空幻無常總歸磨滅,捨身濟物(施饑、拔苦、濟厄、助人、救護、供佛等)福德無量。

送終篇 卷九七:人死後的葬法,慰吊儀禮,和靈魂的轉世再生。

法滅篇 卷九八:佛法將滅時,社會和僧團的種種頹敗景象。

雜要篇 卷九九:佛經中「四依」教法、聲聞乘的四種果位、維繫有情生命的四種食糧(物質與精神)、淨口(漱口、嚼楊枝等)的方法和利益,鳴鐘息苦的來歷,僧人在公眾場合言談舉止,處置蛇、鼠、蜈蚣、蚰蜒、蟲、虱等方法。

傳記篇 卷一○○:後漢至唐,各代的譯經人數和譯出的大小乘經、律、論部卷。西晉至唐的佛教撰述,《大般若經》十六會的梵本偈頌數目和漢譯以後的卷品。西晉至隋各代皇帝的崇佛事蹟和寺廟、譯經、僧尼數目。唐高宗、太宗的佛教因緣,佛的生卒年等。

本科作業

請從《法苑珠林》中,摘錄五則故事。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