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061 六、十種得地三昧

(一)定義

菩薩修行,得其三昧,有似於「地」,故稱為「得地三昧」。據《寶雨經》卷三記載,十種得地三昧為:

1.廣大無邊:指菩薩功德智慧,不可思議;莊嚴願行,無量無邊。譬如大地,周遍十方,無有界限。

2.存濟眾生:指菩薩以廣大慈悲之心,遍行六度,存濟法界一切有情。如地之廣大無邊,容受一切眾生,令得生長。

3.恩不望報:指菩薩利益一切有情,而心不希報。譬如大地生育萬物,亦無所望報。

4.普能容受:指菩薩於諸佛所說無量無邊之法,皆能一心受持而不遺。譬如大地,天降無量無邊之洪雨,皆能容受。

5.眾生依止:指菩薩能為一切有情作歸依處。譬如大地,能為一切萬物之所依止。

6.能生善種:指菩薩以方便力,能令一切有情所有善根種子,皆因法雨而生。譬如大地,世間一切種子皆依於地而得生。

7.如大寶器:指菩薩以方便力,能令一切有情修習一切功德善法之寶,隨其根器,皆因菩薩而得成就。譬如大地,能為眾寶之器。

8.能出眾藥:指菩薩善巧說法,能除一切有情煩惱等病。譬如大地,生一切眾妙之藥,以療一切病。

9.不可傾動:指菩薩以禪定力,安忍逆、順二境,一切內外諸緣皆不能擾動。譬如大地,不因他緣傾覆搖動。

10.不驚不畏:指菩薩以定慧力,安住正理,於邪魔外道之侵撓傷害,全無驚畏。譬如大地,雖遇烈風雷電,而地猶自若。

(二)說明

記得在暑氣騰騰的五月與七月,我們曾經讀過「五體投地」與「七種禮」。在這個金風送爽、乍涼還暖的十月分,我們又在此欣賞到大地十種莊嚴之美,各位仁者在禮佛時,是否更增添一分清涼的法喜?

佛陀世尊不但是一位理性的智者,同時也是一位感性的文學家,他除了以大地來比喻菩薩,還藉著日、月、水、火、海導師、蓮華等來描述菩薩所成就的善法功德,茲介紹如下:

1.日喻菩薩十種善法

據《寶雨經》卷五載,菩薩出現於世,能以智慧方便令諸有情改惡遷善,捨迷就悟;猶如日出現於世間,照臨萬物,令一切幽暗之處悉皆明朗,故取之為譬喻。

(1)破無明暗:菩薩出現於世,以智慧之光破除一切有情無明黑暗;猶如日行於空,威光炫赫,能令世間一切幽暗之處悉得明朗。

(2)覺悟有情:菩薩出現於世,以智慧方便開導有情,咸令覺悟;猶如日行於空,融和明麗,能令一切池沼蓮華悉得開敷。

(3)光耀十方:菩薩出現於世,以智慧光明普照十方世界,令一切有情咸獲利益;猶如日行於空,光耀十方,一切萬物無不蒙照。

(4)出現善法:菩薩出現於世,以智慧力開示善法,化導有情,使其咸登正覺;猶如日行於空,以大光明普照一切,飛潛蠢動,咸遂其生。

(5)諸漏滅盡:「漏」即漏落生死之義。謂菩薩以智慧力令所有一切煩惱悉皆滅盡,則能永斷生死諸漏;猶如日沒時,光明隱滅,則群動皆息。

(6)能作光明:菩薩出現於世,放智慧光明,說種種法要,以破除一切有情愚痴暗障;猶如日行於空,放大光明,破除一切幽暗,照臨萬象。

(7)映蔽外道:菩薩出現於世,凡所說法,莫不為令有情「捨邪歸正」,則能映蔽外道之諸邪異論;猶如日行於空,赫然照臨,螢爝之光自然不現。

(8)能示高下:菩薩出現於世,於諸有情,若善若惡,無不攝受,令其瞻覲,示以正法;猶如日行於空,照臨萬物,若高若下,悉能顯示。

(9)發起善業:菩薩出現於世,方便開示,能令一切有情發起善心,修行善業;猶如日出時,能令世人各營生業。

(10)善人愛樂:菩薩出現於世,一切聰慧之人知有利益,心生愛樂,念念皈依,然無智愚人及諸邪魔外道卻因之生起憎嫉;猶如日行於空,內外明朗,凡諸善人無不欣愛,然若盜賊等輩為惡之人,卻因之生起憎嫉。

2.月喻菩薩十種善法

據《除蓋障菩薩所問經》卷八載,菩薩塵緣淨盡,體性圓明,慧光普照,若有情歸,咸令其發菩提心,成就種智;猶如月天子,離諸翳染,圓明朗徹,光照一切,功德無邊,故取之為譬喻。即:

(1)皆生歡喜:謂菩薩初出世時,令諸有情悉得遠離煩惱而生喜樂;猶如月初出時,見者皆得清涼,心生悅樂。

(2)眾所樂見:謂菩薩初出世時,諸根清淨,種子潔白,於諸威儀無不具足,令諸有情目睹心樂;猶如月初出時,皎潔圓明,見者無不愛樂。

(3)善法增長:謂菩薩從初發心,於一切善法精進勤修,漸漸增長,乃至坐於道場時,一切勝相皆悉圓滿,此即智德成就;猶如白分月(從初一至十五日),其光明增至十五日時,則盛滿圓具。

(4)惡法損減:謂菩薩具出世智時,一切惡法日減日損,乃至坐於道場時,淨盡一切,無復遺餘,此即斷德成就;猶如黑分月(從十六日至三十日),其光明日減日損,至晦日時一切不現。

(5)咸皆稱讚:謂菩薩初出世時,一切天、人、阿修羅,咸悉稱讚;猶如月初出時,世間一切大、小,人民咸悉瞻仰,無不讚美。

(6)體相清淨:謂菩薩修遠離行,體相無染,清淨化生,非假父母遺體不淨所生;猶如月天子,勝業感果,體相清淨,潔白無染。

(7)乘最上乘:謂菩薩得最上乘,廣為一切有情轉大法輪,使其開悟,超出三界;猶如月天子,乘清淨輪,照四天下,令諸見者離暗得明。

(8)常自莊嚴:謂菩薩所修勝妙功德,常自莊嚴,不假外飾;猶如月天子,本相清淨,常自莊嚴,不待澡沐而自光潔。

(9)遊戲法樂:謂菩薩常時遊戲於勝妙法樂,不染世間諸欲境界;猶如月天子,常受天樂,而離翳染。

(10)具大神通:謂菩薩神通自在,威德無量,普令有情離諸垢暗;猶如月天子,清淨圓明,具大神通,有大威德,遍四天下,物無不照。

3.火喻菩薩十種善法

據《除蓋障菩薩所問經》卷六載,菩薩修行,以智慧之火了妄即真,鍛凡成聖,破有執而歸空,照昏迷而為朗;猶如大火,鍛鍊陶鎔,必假其力,起滅變化莫測其由,乃至盡群有而歸一空,破諸暗而昭萬象,是皆火之威德,故取之為譬喻。

(1)燒煩惱薪:謂菩薩以智慧觀察,滅除貪、瞋、痴等煩惱,令淨盡無餘;譬如大火,能燒大地草木諸類,令淨盡無餘。

(2)成熟佛法:謂菩薩修行,以智慧觀察,成熟一切佛法,既已成熟,則歷劫不壞;譬如火性之熱,能使依地所生之一切種子及諸藥等悉能成熟。

(3)乾煩惱淤泥:謂菩薩修行,能以智慧觀察,斷除煩惱之垢,恢復本來明淨之性;譬如大火,能乾除一切濕物及淤泥。

(4)如大火聚:謂菩薩以智慧力,為有情作種種開示,令其離苦得樂;譬如大火聚,人若向之,即得解脫於寒逼之苦,而獲溫暖之樂。

(5)作光明照:謂菩薩修行,以智慧光明普照,令一切有情於其昏昧未覺悟者皆令覺悟;譬如有人於雪山頂,燃大火聚,光明遍照,則無幽而不燭。

(6)能使驚怖:謂菩薩有大智威德,光明烜赫,能令天魔、外道悉生驚怖,而離棄其陰暗之地,退伏遠去;譬如大火,能令一切惡獸皆生驚怖,而離己窟穴,四散馳去。

(7)能作安慰:謂諸有情昏迷不覺,沉淪諸趣,受苦無窮,菩薩乃為其說法,種種安慰,令其遠離煩惱之稠林,趣菩提之正路;譬如遠道之人,夜行曠野,迷失方向,遂心生恐怖,但若見火聚,即至其所,則心得安慰。

(8)利與眾共:謂菩薩隨其所得之利養、受用資具,悉能與眾共之,若貴若賤一律平等,無有差異;譬如大火,光明普照一切,無分彼此。

(9)人所供養:謂菩薩慈悲無量,化導亦廣,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皆悉奉事供養;譬如世間之火,諸婆羅門、剎帝利、庶民等,皆悉奉事。

(10)人不輕慢:謂菩薩於大乘中雖初發心,但能令世間天、人、阿修羅等不敢輕慢,因其知菩薩不久當得無上佛果;譬如小火,人不敢輕忽,蓋以星火雖微,亦能燎原,故不可輕忽。

4.水喻菩薩十種善法

據《除蓋障菩薩所問經》卷六載,菩薩惑業清淨,身心寂靜,能以法水普濟群生,令其善根增長,罪垢蕩除,離生死之熱惱,息貪愛之枯渴,以成就菩提,超登覺岸;猶如水之淨德,本體清淨,澄湛凝寂,尤能滋長萬物,滌除眾垢,炎熱遇之而清涼,枯渴飲之而沃潤,故取之為譬喻。即:

(1)流潤赴下:謂菩薩常行平等之慈,柔和善順,能以清淨法水調熟眾生,普得灌溉,令其一切善根悉皆增長;譬如大水,遍行地中,流潤於下,一切萌芽無不滋長。

(2)植善法種:菩薩廣植一切菩提種子,常以定水灌溉,令得增長而成妙果;譬如大地種植一切藥樹穀果,由水滋溉增長,然後繁茂而結實。

(3)信樂歡喜:菩薩自性信順三寶,樂求出世間法,因心清淨,即生歡喜,復能令一切有情亦皆信樂而生歡喜;譬如大水,自性流潤,復能潤物。

(4)壞煩惱根:菩薩以禪定之水,浸漬一切有情煩惱根種,悉令敗壞,無復續生;譬如大水,浸漬大地,而草木諸根悉皆壞爛。

(5)自體無雜清淨:菩薩為離貪、瞋、痴等雜染之法,守護諸根,悉令清淨;譬如大水,其源不雜,而本清淨。

(6)息煩惱熱:菩薩以清涼法水,悉除一切有情煩惱炎熱逼迫之苦;譬如夏月,地極炎蒸,人亦煩熱,若得水除解,悉皆清涼。

(7)止欲渴愛:菩薩因一切有情於諸塵境而生愛著,如渴而思飲漿水,為渴愛所逼,故為其開示,令其於欲塵之境不生愛著;譬如清涼之水,能除一切焦渴之苦。

(8)深廣無涯:菩薩由修一切善法,得勝智積集,深廣無涯,諸魔外道皆不能測其邊際;譬如大水,眾流會合,既深且廣,無能知其涯涘。

(9)高下充滿:菩薩以大悲心,於一切有情,隨其根器高下方便開示,悉使獲益,充溢滿足,而無損惱;譬如大水,流注一切處,隨其高下,悉能充足而無所損害。

(10)息諸塵坋:菩薩以定慧之水普潤一切有情,令其去粗惡之習,而發柔軟之心,永息煩惱之塵,同入清淨之境;譬如大水,流潤一切塵坋粗惡地方,悉使潤澤而復清淨。

5.海導師十喻

據《除蓋障菩薩所問經》卷十二載,大海浩瀚無邊,須靠海導師之導引,方能順流濟世;以之比喻菩薩於生死大海中做大導師,令眾生皆得遠離險難惡趣,證入真空涅槃。其十種善法為:

(1)得他信許:菩薩了悟一切善法而精進勤修,為諸佛、緣覺、聲聞及諸弟子之信順許可;譬如海導師得國王、宰輔及一切人民之信許。

(2)為他所敬:菩薩以道行具足,而得一切聲聞、緣覺及諸天、人、龍、鬼、夜叉、乾闥婆等恭敬供養;譬如海導師得國王、宰輔及一切人民之恭敬供養。

(3)善作指引:菩薩能於生死險難中,為眾生方便指示引導,令其出一切煩惱惡道而得安穩;譬如海導師能於險難中,為人做指引,令其安穩。

(4)為他依止:菩薩善巧方便,為天、人、諸外道之依止處,令其得出生死大海、險難惡道;譬如海導師為諸孤露困苦者之依止處。

(5)能為濟命:菩薩能為耽著生死之眾生施設方便,令其發菩提心以延續慧命;譬如海導師能供給有所需求之眾生,以濟其命。

(6)善備資糧:菩薩善備福智之資糧,以攝受眾生發心行善,離生死而至智城;譬如海導師善備資糧,令商眾得以出險而安穩至其他城邑。

(7)富有財寶:菩薩廣集諸佛無上最勝法寶之行,令眾生之善願皆獲得圓滿;譬如海導師於隨所止處,廣集財寶、資生等器物,以周濟匱乏之人。

(8)希取無足:菩薩於聖法之財,廣能積集,希求進取之心無有厭足;譬如海導師於一切濟生之善財,常生希取心而不自滿。

(9)為作先導:菩薩善自增益一切功德之法,能以慈愛之語導引眾生,令其出苦海而至涅槃岸;譬如海導師諳通水陸之路,能以慈愛之語攝受商眾而為先導,令其獲利。

(10)善到一切智城:菩薩了知一切法而至一切智城,以智能破惑顯理,城能防惡禦敵,故此殊勝能力,可引導眾生至一切智城;譬如海導師具足大能力,故能引導眾生至彼城邑。

6.蓮華十喻

據《除蓋障菩薩所問經》卷九載,蓮華出汙泥而不染,妙香廣布,令見者喜悅、吉祥,故以蓮華比喻菩薩所修之十種善法。即:

(1)離諸染汙:謂菩薩修行,能以智慧觀察諸境,而不生貪愛,雖處「五濁生死流」中亦無所染;譬如蓮花之出汙泥而不染。

(2)不與惡俱:菩薩修行滅惡生善,為守護身、口、意三業之清淨,而不與絲毫之惡共俱;譬如蓮花,雖微滴之水而不停留。

(3)戒香充滿:菩薩修行,堅持諸戒律而無犯,以此戒能滅身口之惡,猶如香能除糞穢之氣;譬如蓮花妙香廣布,遐邇皆聞。

(4)本體清淨:菩薩雖處五濁之中,然因持戒,得使身心清淨無染著;譬如蓮花雖處汙泥中,然其體自然潔淨而無染。

(5)面相熙怡:菩薩心常禪悅,諸相圓滿,使見者心生歡喜;譬如蓮花開時,令諸見者心生喜悅。

(6)柔軟不澀:菩薩修慈善之行,然於諸法亦無所滯礙;故體常清淨,柔軟細妙而不粗澀;譬如蓮花體性柔軟潤澤。

(7)見者皆吉:菩薩善行成就,形相莊嚴美妙,見者皆獲吉祥;譬如蓮花芬馥美妙,見者及夢見者皆吉祥。

(8)開敷具足:菩薩修行功成,智慧福德莊嚴具足;譬如蓮花開敷,花果具足。

(9)成熟清淨:菩薩妙果圓熟而慧光發現,能使一切見聞者,皆得六根清淨;譬如蓮花成熟,若眼睹其色,鼻聞其香,則諸根亦得清淨。

(10)生已有想:菩薩初生時,諸天人皆悅樂護持,以其必能修習善行,證菩提果;譬如蓮花初生時,雖未見花,然諸眾人皆生已有蓮花之想。

當我們讀完上述的譬喻後,心頭是否存有一份清新的驚喜!原來,森羅萬象也可以是菩薩的化身!

在日本有一位明惠上人,常哀嘆未能親覲印度佛陀遺跡,後來他從附近海邊拾了兩塊石頭,放在身邊,日夜朝奉,並且常說:「想到洗過遺跡的水與這裡的水是相通的,對這兩塊石頭就會興起無限的親切感。」

石頭此時在他的心目中,已不是單純的石頭了。同樣地,如果我們也以這種心情來看待周遭事物乃至一切有情時,它們也不再是一個普通的外境了,而是你、是我、是菩薩,也是如來。能明此理,我們就不難了解下面所說的「十玄門」與「十身」了。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