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284 十一問:佛教的時間有哪些?

(一)表示極短的時間

剎那、怛剎那、一臘縛、一牟呼栗多、一念、一瞬、一彈指、一羅豫、一須臾、一發意頃、一食頃、俄爾、瞬息頃。

各時間單位所表示的長短不一,其間關係,諸經論互異(附註一),附表供參閱。

(參考《佛光大辭典》「剎那」,頁三七三一、「一彈指」,頁七八、「彈指」,頁六○○二、「一念」,頁四八、「一剎那」,頁五五、「一食頃」,頁五九。)

(二)表示極長的時間

小劫、中劫、大劫、無央數劫、阿僧祇劫。‭  ‬

1.劫:原為古代婆羅門教極大的時間單位,佛教沿用之,表不可計算的長遠年月。婆羅門教認為世界應歷經無數劫,一說一劫相當於大梵天之一白晝,或一千時即人間之四十三億二千萬年。(梵語‭ ‬kalpa,巴利語kappa)‭ 佛教對於時間之觀念,以「劫」為基礎,來說明世界的生成與毀滅之過程。有關「劫」的分類,諸經說法不一(附註二),附表供參閱。

據《大毗婆沙論》卷一三五載,中間劫亦有減劫、增劫、增減劫。(代表小乘)

(1)減劫:人壽從無量歲減至十歲之間。

(2)增劫:人壽從十歲增至八萬歲之間。

(3)增減劫:人壽從十歲增至八萬歲,又從八萬歲減至十歲之間。

《瑜伽師地論》卷二、《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卷六、《瑜伽師地論略纂》卷一載,立二十中劫之各劫皆有增減。(代表大乘)

2.中劫:有刀兵災、疾疫災、饑饉災、稱「小三災」。

據《大毗婆沙論》卷一四三載,於各中劫中之減劫,人壽每減至十歲,三災即出現。且每住劫二十中劫中,各具小三災。

據《立世阿毗曇論》載,第一劫為疾疫劫、第二劫為刀兵劫、第三劫為饑饉劫,以至第十九劫為疾疫劫。

3.大劫:成劫、住劫、壞劫、空劫,各有二十中劫合為八十中劫。八十中劫為一大劫,是為一期世界之始末。其中,壞劫時器世間壞,有火災、水災、風災,稱「大三災」。

4.阿僧祇劫:積大劫之數為十百千,乃至積數至阿僧祇(梵語‭ ‬asāṃkhya,即無量數、無央數、‭ 不可算計)稱一阿僧祇劫(梵語‭ ‬asāṃkhyeya-Kalpa),累積至三稱「三阿僧祇劫」。

5.關於「劫」的譬喻:皆說明「劫」之時間悠久無限。

《雜阿含》卷三四:芥子劫、磐石劫。

《大藏法數》卷三二:草木、沙細、芥子、碎塵、拂石等五大劫。

《八十華嚴》卷二:劫海。

吉爾得斯(R.C.CHILDERS)之巴利文辭典:空劫、不空劫。不空劫又分為:堅劫、醍醐劫、妙劫、堅醍醐劫、賢劫。

6.關於「劫」的文獻資料

(1)《中阿含經》卷二

(2)《長阿含經》卷一

(3)《起世因本經》卷九

(4)《立世阿毗曇》卷七

(5)《俱舍論》卷九

(6)《順正理論》卷三二

(7)《大智度論》卷七

(8)《法華玄論》卷五

(9)《法華經玄贊》卷二末

(10)《大日經疏》卷二

(11)《俱舍論光記》卷十二

(12)《華嚴經探玄記》卷十五

(13)《瑜伽論記》卷一下

(14)《四分律疏飾宗義記》卷十末

(15)《止觀輔行傳弘決》卷一之一

(16)《佛祖統記》卷三十

(17)《法苑珠林》卷一

(參考《佛光大辭典》「劫」,頁二八一一、「阿僧祇劫」,頁三六六六、「時量」,頁四一二三、「無央數劫」,頁五○七七、「四劫」,頁一六九四)

(三)表示修行的時間

聲聞、緣覺、菩薩修行至最後果位,修行時間各有不同。

1.三生六十劫:聲聞至阿羅漢果,最快亦三度生於人間,最遲則須經過六十劫。

2.四生百劫:緣覺至辟支佛果,最快亦須四度生於人間,最遲則須經過百劫。

3.三祇百劫:菩薩於三阿僧祇劫修波羅蜜,於最後百大劫修佛所具足之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此修行是「三祇修行」。必須經過此修行,始可成佛,故稱「三祇成佛」。

(參考《佛光大辭典》「修行」,頁四○四○)

(四)表示曆法或時期、晝夜等時分

1.一時:指佛於某時說法之時期。諸經之首,皆有「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參考《佛光‭ 大辭典》「一時」,頁六三)

2.二時:指朝、夕為二時,或迦羅時(短時)、三摩耶時(長時)二時。

3.三時:有三種不同說法——

(1)指三際時。在印度將一年分為熱際時、雨際時、寒際時等三個季節。

熱際:正月十六日至五月十五日。

雨際:五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

寒際:九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

(參考《佛光大辭典》「曆」,頁六二七七)

(2)指「教法發展」的正法、像法、末法等三個時期。(參考《佛光大辭典》「正像末」,頁二○○二)

(3)指種、熟、脫三時。為天台宗及日本日蓮宗之說,係對佛陀教化、眾生蒙益所分之三時。

4.六時:依印度及《大唐西域記》的分法為——

(1)印度分「一晝夜」為六時(附註三)。

晨朝(上午八時頃)、日午(正午十二時頃)、日沒(下午四時頃),‭ 稱「晝三時」;‭ 初夜(午後八時頃)、中夜(子夜十二時頃)、後夜(晨四時頃),稱「夜三時」。

(2)分一年為六期,即漸熱、盛熱、雨時、茂時、漸寒、盛寒等六時。

據《大唐西域記》卷二載:

漸熱:正月十六日至三月十五日。

盛熱:三月十六日至五月十五日。

雨時:五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

茂時:七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

漸寒:九月十六日至十一月十五日。

盛寒:十一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

(參考《佛光大辭典》「六時」,頁一二八三、「三際」,頁六六八)

5.八時:一般民間的分法。

6.十二時:分「晝、夜」為十二時,乃仿《大集經》卷二三,「十二時神獸」之說。中國及日本都沿用之。

7.三十時:《大智度論》卷四八:「日名從旦至旦,初夜、中夜、後夜亦三分;一日一夜,有三十時。(《大正藏》第二五冊,頁四○九中)

8.六十時:《大日經疏》卷四載,印度曆法晝夜各有三十時,各有各號,各時皆代表吉凶,各有像類。

9.三世:又作三際、去來今、去來現、已當今。即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參考《佛光大辭典》「三世」,頁五三七)

10.九世、十世:華嚴宗所立,在三世中各有三世,指過去之過去,乃至未來之未來等九世,彼此相同、彼此和合而歸於一念之中。九世加上一念,總合為十世。

11.一形:指一人形骸存續期間。又作一生、一世、一期。

(參考《佛光大辭典》「一形」,頁四六)

12.一期:制定一修行期限。例如「常行三昧」之修行,期限為七日至九日。中國禪宗叢林,元月十五日至七月十五日一期,再由七月十五日至元月十五日一期。尤其七月十五日前後,為調動各序職事之期限。律宗道場每年必傳戒兩次。春季傳戒為「春期」,冬季傳戒為「冬期」。

(參考《佛光大辭典》「一期」,頁六九)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