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122 二、洞山良价禪師(八○七~八六九)

良价禪師,曹洞宗始祖。禪師幼時,跟隨老師讀誦《般若心經》至「無眼耳鼻舌身意」處,忽然以手捫面,好奇問老師:「何故經中如是說?」其師駭然!便把洞山良价送往浙江暨陽縣(今諸暨市)西郊五洩山禮靈默禪師披剃。二十一歲受具足戒以後,參訪南泉普願、溈山靈祐及雲巖曇晟禪師,苦參「無情說法」公案。一日,偶然涉水睹影,不禁豁然成偈云:「切忌從他覓,迢迢與我疏;我今獨自往,處處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應須恁麼會,方便契如如。」洞山良价繼承雲巖衣缽以後,於江西洞山大弘禪法,又作〈寶鏡三昧歌〉提倡自宗綿密家風,立五位綱格,推出偏、正、回、互之幽玄,以明示修行工夫即本來面目自在之妙用。咸通十年(八六九),剃髮披衣,鳴鐘辭眾,大眾號慟不止,洞山良价訓道:「夫出家之人,心不附物,是真修行;勞生息死,於悲何有?」又命眾人辦「愚痴齋」七日,然後沐浴端坐圓寂。世壽六十三,法臘四十二,敇諡「悟本禪師」。其語錄收錄於《大正藏》第四十七冊及《卍續藏》第二十九冊中。

以下,我們選錄〈功勳五位頌〉、〈自誡〉、〈規誡〉及〈辭北堂書〉等作品,期望藉助文中那洋灑著佛心慧語的淬礪操雪,讓我們再度緊握割愛辭親背後,那樸質自然的入道初心!

(一)功勳五位頌(《卍續藏》第二九冊,頁九一五)

1.聖主由來法帝堯,御人以禮曲龍腰。

有時鬧市頭邊過,到處文明賀聖朝。(君向臣不共,是指「正中偏」)

2.淨洗濃妝為阿誰,子規聲裡勸人歸。

百花落盡啼無盡,更向亂峰深處啼。(臣奉君一色,是指「偏中正」)

3.枯木花開劫外春,倒騎玉象趁麒麟。

而今高隱千峰外,月皎風清好日辰。(君視臣功,是指「正中來」)

4.眾生諸佛不相侵,山自高兮水自深。

萬別千差明底事,鷓鴣啼處百花新。(臣向君共功,是指「兼中至」)

5.頭角纔生已不堪,擬心求佛好羞慚。

迢迢空劫無人識,肯向南詢五十三。(君向臣功功,是指「兼中到」)


【主旨】

此乃洞山良价禪師為接引學人入道,所設立之權宜方法。所謂「五位」即指:向*1、奉*2、功*3、共功*4、功功*5等五個修學階次,由最初之歸向,其次之承奉,乃至最後得不共之「功功」,以顯示修行之功果與階段。(參自明朝永覺元賢所著《洞上古轍》卷上,《卍續藏》第一二五冊,頁三五八)

【註釋】

*1所謂「向」,洞山曰:「喫飯時作麼生?」又曰:「得力須忘飽,休糧更不飢。」向,趣向之意。然必須先知「有」,若不先知「有」,則無所趣向,且於日常動靜之間不可須臾忘卻。真正「向」之所專,則無暇計飢飽。

*2所謂「奉」,師曰:「背時作麼生?」又曰:「只知朱紫貴,辜負本來人。」奉,乃承奉之奉。於「向」之後,接之以「奉」,如人奉事長上,必先歸敬而後承奉,若「背」則不能奉。

*3所謂「功」,師曰:「放下鋤頭時作麼生?」又曰:「撒手端然坐,白雲深處閒。」把鋤頭,乃有「向」「奉」之意;放下鋤頭,則意味不「向」、不「奉」。由前「向」「奉」之「功」至此頓忘,故謂放下鋤頭。

*4所謂「共功」,師曰:「不得色。」又曰:「素粉難沉路,長安不久居。」「共功」者,謂諸法並興,故稱「共」。洞山所謂「不得色」者,乃為前位是「一色」,而諸法俱隱,此位則「一色」消盡,諸法俱現,「一色」亦不可復得。

*5所謂「功功」,師曰:「不共。」又曰:「混然無諱處,此外復何求?」功功者,此功較前位之「功」為深,故稱「功功」。由前位之「有共」,此位則「不共」;非特法不可得,非法亦不可得,理事混然,並無隱藏之跡,乃佛道之極致。

(二)自誡、規誡(《卍續藏》第二九冊,頁九一五)

自誡

不求名利不求榮,只麼隨緣度此生。

三寸氣消誰是主,百年身後謾虛名。

衣裳破後重重補,糧食無時旋旋營。

一個幻軀能幾日,為他閒事長無明。


規誡

夫沙門釋子,高上為宗。既絕攀緣,宜從淡薄。割父母之恩愛,捨君臣之禮儀;剃髮染衣,持巾捧缽。履出塵之徑路,登入聖之階梯;潔白如霜,清淨若雪;龍神欽敬,鬼魅歸降。專心用意,報佛深恩;父母生身,方霑利益;豈許結託門徒,追隨朋友,事持筆硯,馳騁文章?區區名利,役役趨塵;不思戒律,破卻威儀。取一生之容易,為萬劫之艱辛;若斆如斯,徒稱釋子!


【主旨】

自誡:在動亂世間裡,若把人我是非看得太認真、太計較,日子不免紛紛擾擾,所以要能放下一些,隨緣一些;在不過百年光景的人生裡,又何勞為了過眼雲煙,勾起無明煩惱,徒然牽腸掛肚?正如無門慧開禪師云:「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不要把個人瑣碎閒事掛在心頭,對普度眾生的事則要積極努力。活在世間,懶惰懈怠也一生,自私自利也是一生;何不積極奉獻,為苦難娑婆多做一點事情呢?(參考《星雲說偈》)

規誡:洞山良价禪師,教導後學如何得以登入聖之階梯而專心用意,報佛深恩;若徒為細瑣塵勞,不守戒律,破卻威儀,則袈裟下失去人身,徒留「地獄門前僧占多」的千古憾事罷了!禪師殷殷勸誡之情,充沛於字裡行間,令人動容!

(三)辭北堂書(《卍續藏》第一一九冊,頁九一六)

伏聞諸佛出世,皆從父母而受身;萬彙興生,盡假天地而覆載。故非父母而不生,無天地而不長,盡沾養育之恩,俱受覆載之德。嗟夫!一切含識,萬象形儀,皆屬無常,未離生滅。雖則乳哺情至,養育恩深,若把世賂供資,終難報答,作血食侍養,安得久長?故《孝經》云:「雖日用三牲之養,猶不孝也。」相牽沉沒,永入輪迴。欲報罔極深恩,莫若出家功德。截生死之愛河,越煩惱之苦海,報千生之父母,答萬劫之慈親。三有四恩,無不報矣。故經云:「一子出家,九族升天。」良价捨今世之身命,誓不還家;將永劫之根塵 ,頓明般若。伏惟父母心開喜捨,意莫攀緣,學淨飯之國王,效摩耶之聖后,他時異日,佛會相逢。此日今時,且相離別,良非遽違甘旨,蓋時不待人。故云:「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時度此身?」伏冀尊懷莫相寄憶!



未了心源度數春,翻嗟浮世謾逡巡。幾人得道空門裡,獨我淹留在世塵。

謹具尺書辭眷愛,愿明大法報慈親。不須洒淚頻相憶,譬似當初無我身。

巖下白雲常作伴,峰前碧障以為鄰。免干世上名與利,永別人間愛與憎。

祖意直教言下曉,玄微須透句中真。合門親戚要相見,直待當來證果因。

【主旨】

〈辭北堂書〉是洞山良价禪師出家時,告別父母的書信。其以《孝經》所云,闡明佛門大孝為:「以出家功德,截生死之愛河,越煩惱之苦海,報千生之父母,答萬劫之慈親;三有四恩,無不報矣。」來表明自己「捨今世之身命誓不還家」的修道意圖與決心!其中行文悲切,語出摯誠,彌足細思!


(四)後寄北堂書(《卍續藏》第一一九冊,頁九一七)

良价自離甘旨,杖錫南遊,星霜已換於十秋,岐路俄經於萬里。伏惟孃子收心慕道,攝意歸空,休懷離別之情,莫作倚門之望。家中家事,但且隨時,轉有轉多,日增煩惱。阿兄勤行孝順,須求冰裡之魚;小弟竭力奉承,亦泣霜中之笋。夫人居世上,修己行孝,以合天心;僧有空門,慕道參禪,而報慈德。今則千山萬水,杳隔二途。一紙八行,聊伸寸意。



不求名利不求儒,愿樂空門捨俗徒。

煩惱盡時愁火滅,恩情斷處愛河枯。

六根戒定香風引,一念無生慧力扶。

為報北堂休悵望,譬如死了譬如無。


【主旨】

洞山良价禪師出家十年以後,寄出〈後寄北堂書〉,提起阿兄應行孝順,冰裡求魚;小弟竭力奉承,霜中泣筍……。由是禪師在慕道參禪之外,那不著俗情的孝悌之心,期盼母親「休懷離別之情,莫作倚門之望」,而應「收心慕道,攝意歸空」。雖千山萬水,杳隔二途,猶殷殷相囑,足見其精勤修道中,不失悲憫眾生的赤子禪心!

(五)附孃回書(《卍續藏》第一一九冊,頁九一七)

吾與汝夙有因緣,始結母子恩愛情分。自從懷孕,禱神佛:「願生男兒。」胞胎月滿,性命絲懸。得遂愿心,如珠寶惜,糞穢不嫌於臭惡,乳哺不倦於辛勤。稍自成人,遂令習學。或暫逾時不歸,便作倚門之望……。子有拋孃之意,孃無捨子之心。一自汝住他方,日夜常灑悲淚。苦哉!苦哉!今既誓不還鄉,即得從汝志,不敢望汝如王祥臥冰、丁蘭刻木,但如目蓮尊者度我,下脫沉淪,上登佛果;如其不然,幽譴有在,切宜體悉。

【賞析】

〈附孃回書〉是〈辭北堂書〉的回書,文中云:「今既誓不還鄉,即得從汝志。不敢望汝如王祥臥冰、丁蘭刻木,但如目蓮尊者度我,下脫沉淪,上登佛果……。」其母抑制日夜常灑悲淚的愛子之情,只管激勵洞山良价禪師的回書,讀之令人涕淚!反觀諸己,家中亦有如是老母,抑己思情,待子成就,以期早日得度,免除輪迴;吾人讀此書信,又作何思惟呢?

本科作業

自擬家書一封,述己修道心得。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