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232 一、蓮池大師(一五三五~一六一五)

(一)生平略記

明代僧,諱袾宏,字佛慧,別號蓮池。俗姓沈,杭州仁和人。十七歲舉諸生,以學行見稱。受鄰家老嫗念佛影響,而寄心淨土,每書「生死事大」四字於案頭,以自警策。

年二十七父喪,不久子又殤;二十九喪偶,母強議娶妻湯氏;年三十一又遭母喪,因而悲泣曰:「親恩罔極,正吾報答時也。」至是,長往之志決矣。明年訣別湯氏曰:「恩愛不常,生死莫代,吾往矣,汝自為計!」湯氏亦灑然應曰:「君先往,吾徐行耳。」師乃作〈七筆勾〉譜訣*1,投西山性天理和尚祝髮,並就昭慶寺無塵玉律師受具足戒。

不久,遊參四方,北謁徧融*2,融諭勿貪名利,唯一心辦道,老實持戒念佛。後又參笑巖*3,而於辭別向東之途中,聽樵樓之鼓聲而忽然大悟,乃作偈曰:「三十年前事可疑,三千里外遇何奇;焚香擲戟渾閒事,魔佛空爭是與非。」

隆慶五年(一五七一)入杭州雲棲山,見水幽寂,便居廢寺中,修念佛三昧。環山四十里多虎患,歲傷不下數十人,居民苦之,師乃發悲願,為誦經施食,虎患遂寧。又,歲亢旱,村民乞師禱雨,師笑曰:「吾但知念佛,無他術也。」眾堅請,師乃持木魚循田念佛,時雨隨注,如足所及,眾悅,相與荷薪建寺。師於此教化遠近,道俗雲集,遂成一叢林。

萬曆二十年(一五九二)開法筵杭州淨慈寺,又興戒壇之制,令求戒者具足三衣,於佛前授戒以為證明。又於山中及城內外造放生池,作〈戒殺放生文〉以誡害物命,並制定《水陸儀文》和《瑜伽燄口》,以濟幽冥。

師一生以弘揚淨土法門為主,以「持名念佛」為攝心之捷徑;故痛責禪徒之空腹高心,力闡禪淨兼修,止觀雙備。其錄有永明延壽及高峰原妙二位禪師之語錄中「喫緊語」,編之為《禪關策進》以示參究之要訣。

師除弘揚淨土外,亦重視經教,其曰:「予一生崇尚念佛,然勤勤懇懇勸人看經,因若非經典明載,怎知有極樂淨土,……故學佛者必以三藏十二部為楷模。」

萬曆四十二年(一六一四)七月疾篤,益勤淨業,書〈三可惜〉、〈十可嘆〉警眾,後叮嚀言訖,面西念佛,端然而往。世壽八十一,僧臘五十。世稱雲棲和尚及蓮池大師,與憨山、紫柏、澫益並稱為明代四大高僧。被尊為蓮宗八祖。又因師在華嚴造詣頗受重視,故清.守一的《宗教律諸宗演派》,即以師為華嚴圭峰下的第二十三世。

師著書甚豐,除上記之外,尚有《梵網經心地品菩薩戒義疏發隱序》、《阿彌陀經疏鈔》、《緇門崇行錄》、《華嚴經感應略記》、《竹窗隨筆》、《答淨土四十八問》等三十餘種。後由王宇春集錄為《雲棲法彙》三十四卷行世。

【註釋】

*1蓮池大師〈七筆勾〉

(一)恩重山邱,五鼎三牲未足酬,親得離塵垢,子道方成就。出世大因由,凡情怎剖?孝子賢孫,好向真空究。因此把五色金章一筆勾。

(二)鳳侶鸞儔,恩愛牽纏何日休?活鬼喬相守,緣盡還分手。 為你兩綢繆,披枷帶杻,覷破冤家,各自尋門走。 因此把魚水夫妻一筆勾。

(三)身似瘡疣,莫為兒孫作遠憂。憶昔燕山竇,今日還存否? 畢竟有時休,總歸無後,誰識當人,萬古常如舊。 因此把桂子蘭孫一筆勾。

(四)獨占鰲頭,謾說男兒得意秋。金印懸如斗,聲勢非常久。 多少枉馳求,童顏皓首,夢覺黃粱,一笑無何有。 因此把富貴功名一筆勾。

(五)富比王侯,你道歡時我道愁。求者多生受,得者憂傾覆。 淡飯勝珍饈,衲衣如繡,天地吾廬,大廈何須構。 因此把家舍田園一筆勾。

(六)學海長流,文陣光芒射斗牛。百藝叢中走,斗酒詩千首。 錦繡滿胸頭,何須誇口,生死眼前,半字難相救。 因此把蓋世文章一筆勾。

(七)夏賞春遊,歌舞場中樂事稠。煙雨迷花柳,棋酒娛親友。眼底逞風流,苦歸身後,可惜光陰,懡㦬空回首。因此把風月情懷一筆勾。


*2徧融真圓禪師(一五○六~一五八四),明代僧。字大方,號徧融,營山鮮氏。年將立,感生死無常,遂入雲華山,禮可和尚為師,落髮受具,並深入華嚴法界。前後四入京師,初住龍華寺,聽通公講法;次住柏林閱藏;又移世剎海,接待雲水。隆慶中,被誣陷入獄,太嶽張公奏師無罪,解之。後李太后建大千佛寺,請師開山,陳文端、趙文肅為護持。(《卍續藏》第一三四冊,頁一○七~一○八)

*3笑巖德寶禪師(一五一二~一五八一),明代臨濟宗僧。金台(北平)人,俗姓吳。號笑巖,世稱笑巖德寶禪師。幼年孤苦,年二十,聽講《華嚴大疏》。二十二歲,禮廣慧寺之大寂為師,剃髮受具足戒。歷參善知識三十餘人,復往參龍泉寺無聞明聰禪師。一日提籃於水邊洗菜,因菜莖墮於水中,逐水圜轉捉不著,忽有省悟,並得明聰印可。後遊江漢而入終南山,歷住高座、牛首、圓通等諸剎。萬曆五年(一五七七)結菴於燕京(北平)柳巷,世壽七十。有語錄《笑巖集》四卷傳世。(《佛光大辭典》,頁六○一八)、(《卍續藏》第一四五冊,頁二三八|二三九)、(《卍續藏》第一三九冊,頁一○一一~一○一三)

(二)法語選註

1.出世間大孝(《雲棲法彙.竹窗三筆》、《嘉興大藏經》第三三冊第一四卷,頁五六、五七)

世間之孝三,出世間之孝一。世間之孝,一者承歡侍綵*1,而甘旨以養其親;二者登科入仕,而爵祿以榮其親;三者修德勵行,而成聖成賢以顯其親。是三則世間之所謂孝也。出世間之孝,則勸其親,齋戒奉道,一心念佛,求願往生,永別四生,長辭六趣,蓮胎托質*2,親覲*3彌陀,得不退轉。人子報親,於是為大。予*4昔甫知*5入道,而二親云亡*6,作〈自傷不孝文〉以伸悲恨。今見在家、出家二眾中,有具慶者,於是倍增感慨,而涕泗交零,稽首頓首以勸。

【註釋】

*1侍綵:「綵」意為有顏色之絲織品,此表衣服。

*2蓮胎托質:即往生極樂,蓮花化生。

*3覲:音「ㄐㄧˋㄣ進」,意為「親見」,用在下級的人進見上級之人。

*4予:「我」的意思。

*5甫知:才知。「甫」字意為剛才。

*6云亡:已逝世。

蓮池大師性篤孝,其認為「為父母求生淨土」之出世親恩,乃為大孝,但師自感雙親早亡,未及報恩,又見今眾中,雙親具存者有之,故慨然涕泣,勸以出世間之大孝報答親恩。

2.出家別室人湯(《雲棲法彙》,《山房雜錄》〈詩歌〉,頁五九~六○)

君不見,東家婦,健如虎,腹孕常將年月數;昨宵猶自倚門閭,今朝命已歸黃土。

又不見,西家子,猛如龍,黃昏飽飯睡正濃;遊魂一去不復返,五更命已屬閻翁。

目前人,尚如此,遠地他方哪可指;閒將親友細推尋,年去月來多少死。

方信得,紫陽詩*1,語的言真不可欺;昨日街頭猶走馬*2,今朝棺裡已眠屍。

伶俐人,休瞌睡,別人與我同一類;狐兔相看不較多,見前放著傍州例。

鑽馬腹,入牛胎,地獄心酸實可哀,若還要得人身復,東海撈鍼*3慢打挨。

我作歌,真苦切,眼中滴滴流鮮血;一世交情數句言,從與不從君自決。


【註釋】

*1紫陽詩:應指朱熹所寫追悼和懷念亡友之詩。朱熹為南宋人(一一三○~一二○○年),紫陽為其別號之一。

*2走馬:表示在路上奔忙。

*3東海撈鍼慢打挨:「鍼」音ㄓㄣ同「針」字。意思為大海撈針,希望渺茫。

本文為作者驚畏於「無常迅速,生死事大」而出家時,訣別妻室湯氏,勸以警誡之語,字字苦切,句句悲憐,實道盡人生無常之相。

3.答張百戶廣湉(《雲棲法彙》,〈遺稿.書二〉,頁二二)

妄念是病,念佛是藥,久病非片劑所能療,積妄非暫念所能除,其理一也。莫管他妄念紛飛,只貴在念佛精切,字字分明,句句接續,極力執持,方有趨向分。所謂真積力久,而一旦豁然,喻如磨杵作針,鍊鐵成鋼者,定不誣也。入道多門,惟此一門最為捷徑,不可忽,不可忽。

本文意為唯勤懇、精切念佛,才能醫治累劫來所積妄念之病。故作者勸以最為捷徑的「念佛法門」,回答信徒張廣湉「如何消除妄念」之一問。

(三)參考資料

1.《釋鑑稽古略續集》卷三/《大正藏》第四九冊  頁九五二下

2.《淨土聖賢錄》卷五 /《卍續藏》第一三五冊 頁二八九~二九三

3.《補高僧傳》卷五/《卍續藏》第一三四冊 頁一○九~一一二

4.《續燈存槀》卷十二 /《卍續藏》第一四五冊 頁二八四~二八五

5.《五燈嚴統》卷十六 /《卍續藏》第一三六冊 頁七三六~七三七

6.《雲棲法彙》四卷

7.《歷代淨土高僧選集》/守成編頁 一四~二一

8.《蓮池大師集》/僧懺法師輯(中華佛教圖書館)

9.《中國淨土教理史》/望月信亨著,釋印海譯 頁三三三~三三九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