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133 十、十大願王(願)

(一)定義

指普賢菩薩的十大行願,即:

1.禮敬諸佛: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禮敬諸佛,就是尊重一切眾生的人格,如常不輕菩薩云:「我不敢輕視汝等,汝等皆當作佛。」

2.稱讚如來:布施財物、公理、正義、佛法,都有難度,唯有語言的布施,容易做到。佛陀在因地修行時,就是修習讚歎法門,所以比彌勒菩薩提早成佛。可見讚歎他人,布施善言的重要。

3.廣修供養:在修學佛法中,供養父母、師長、三寶等,無論任何一種供養,都是最好結緣溝通的管道。就是居住在極樂國土的大眾,也要每天晨起「各以衣裓盛眾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可見供養結緣在修學佛法過程中的重要性。

4.懺悔業障:眾生在日常生活裡,身、口、意三業經常造下難以彌補的過失,因此,需藉著「作法懺」、「取相懺」、「無生懺」來清淨身心。如佛世時,造下五逆重罪的提婆達多,最後也經由懺悔而得救。所以,生活中的反省懺悔非常重要。

5.隨喜功德:信者學佛要修學播種,以期將來的福田有所收成,但是聚集功德一定要有歡喜清淨的發心,就是一點心意,也可以隨手功德、隨口功德、隨心功德。

6.請轉法輪:佛法是救世的舟航,因此,必須常轉法輪,利益眾生。當初佛陀接受須達長者的邀請,到舍衛城說法,所以佛法才能弘揚五印度。

7.請佛住世:請佛住世對人間非常重要,當初佛陀證悟的時候,因自覺所證悟的緣起真理,世人必不能信解,而欲進入涅槃。後因梵天王之勸請,佛陀悲憫眾生,開始說法,示教利喜,眾生才得見真理之光。

8.常隨佛學: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十大弟子以及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都是佛陀的常隨眾,由於經常跟隨佛陀左右,所以速證聖果。可見追隨智者,常隨佛學的重要。

9.恆順眾生:佛陀行事非常民主,普賢菩薩、須達拏太子能領會佛意,重視大眾的意見,不逆人意,皆是恆順眾生的精神表現。

10.普皆回向:法界要達到融和的境界,必須要「回自向他」、「回事向理」、「回因向果」,轉垢穢為清淨,轉惡世為善法,轉邪見為正道,轉生滅為寂滅。能到達法界融和的世界,普賢菩薩的大願也就圓滿了。

普賢菩薩是大乘佛教行願的象徵,是實踐菩薩道的行為典範,以普賢的行願加上文殊的智慧,就是把行願和理論結合在一起,如此則能究竟圓滿大乘佛道。

(二)說明

十大願王,落實在現代的生活,就是:

1.對眾生的尊重。

2.作語言的布施。

3.普遍廣結善緣。

4.生活上的反省。

5.心意裡的淨化。

6.傳播佛法真理。

7.禮遇效法聖賢。

8.學佛增進智慧。

9.重視民意民主。

10.祈望世界和平。

本科作業

請撰一篇關於「法」的文章,字數不限,文體不拘。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