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200 十二、五性

(一)定義

大乘法相宗認為眾生先天具有五種不同性質與本性,係由阿賴耶識中之「本有種子」所決定,是無法改變的。此五性為:

1.定性聲聞:修道結果,決定可證阿羅漢果,只具有人空無漏智種子之眾生。

2.定性獨覺:修道結果,決定可證獨覺果,只具有人空無漏智種子之眾生。

3.定性菩薩:修道結果,決定可證佛果,只具有人法二空無漏智種子之眾生。

4.不定種性同時具有菩薩、獨覺、聲聞種子之眾生。此類眾生,必須先作二乘修行,再轉向菩薩乘,最後才證入佛果。

5.無性有情:無漏智種子完全厥如,永遠不能證得三乘聖果,永遠沉於迷界,僅以五戒十善等善因,得人天善果為極致,不能脫出生死輪迴外之眾生。

此五性中,前四者為「有性」,後一者為「無性」。又前四之中,前三為「定性」,第四為「不定性」。又在定性中,第一、第二是灰身滅智,滅除有情相續的,故名「一向趣寂二乘」。不定性是迂迴於小乘,然後漸轉向大乘的,故名漸悟,而定性菩薩是直入大乘,故名頓悟,如下圖:



即五性中,可達到佛果的,唯有「定性菩薩」與「不定種性」二種,其餘三種則無成佛機緣。

(二)說明

解脫苦惱逼迫的現實世界,到達充滿悅樂的理想世界,是人人所盼望的。求解脫需經修證,在修證之前,必會先問此一問題:超凡入聖的機會,是一切眾生平等具有呢?抑或有差別對待?換言之,成佛的可能性,是通於一切眾生?或者唯限於少數人?這問題,小乘教主張「三性分別說」,到了後世法相及天台則持相反見解。法相主「五性差別說」,天台、華嚴等真常大乘各宗則主「一性皆成說」。以上歧義及由於教義上的差異而生,「五性差別」乃是對當機眾生暫時的權說,而並非永恆有此差別。

本科作業

一、試就「教判」,說明:

1.中國教判的種類。

2.中國教判的特色與價值。 ‭ ‬

二、試為五時、化儀四教、化法四教、五味與華嚴三照等畫一簡表,以明其間之關係。

三、試以表解列出智者大師(智顗)之生平。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