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085 三問:何謂結集?

‭ ‬(一)說明

世尊說法,以口耳相傳方式弘傳,他老人家在的時候還可以問,而他涅槃後,各位聲聞弟子所聞不同,而各有說法,問題迭出。此時,有必要用文字記錄,將佛所說法統一記載。於是弟子們舉行集會,由一人為主,面對大眾背誦佛的教法,經大眾補充、甄別、審定,有系統地確定記錄下來,這種集會名為結集(saṃgīti)。據佛教傳說記載,大型結集共有四次。

(二) 四次結集略表

第一次結集

時間:佛陀滅度當年的結夏安居

地點:王舍城外七葉窟

召集者:大迦葉尊者

人數:五百阿羅漢

第二次結集

時間:佛入滅後百年

地點:毗舍離城

召集者:耶舍尊者

人數:七百比丘

第三次結集

時間:佛入滅後二百三十五年

地點:波吒利弗城(華氏城)

召集者:目犍連子帝須

人數:一千比丘

第四次結集

時間:佛入滅後四百年

地點:迦濕彌羅

召集者:脅尊者、世友菩薩

人數:五百比丘

(三) 四次結集表解

第一次結集

時 間:世尊滅度當年的結夏安居(農曆四月十五日至七月十五日)。

地 點:摩竭陀國王舍城外、七葉窟(Saptaparni guhā)。

參加者:五百阿羅漢比丘。

召集人:摩訶迦葉(Mahākāśyapa)。

護法者:摩竭陀國國王──阿闍世(Ajātaśatru)。

誦法人:阿難(Ānanda)──誦出《四阿含》──即最初的「經藏」(Sūtrapiṭaka)。

誦律人:優波離(Upāli)──誦出《八十誦律》──即最初的「律藏」(Vinayapiṭaka)。

第二次結集

時 間:佛入滅後百年。

地 點:毗舍離城(Vaiśāli)。‭ ‬

參加者:七百比丘。

召集人:耶舍陀迦蘭提子(Yaśa-kākaṇḍakaputta)。

結 果:結集律藏,訂定跋耆族比丘所行之「十事」為非法。

第三次結集

時 間:佛入滅後二百三十五年。

地 點:摩揭陀國的華氏城(Pāṭaliputra)。

參加者:一千比丘。

召集人:目犍連子帝須(Maudgaliputra tīśya)。

護法者:摩竭陀國國王──阿育王(Aśoka)。

結 果:結集經、律、論三藏,目犍連子帝須撰《論事》。

第四次結集

時 間:佛入滅後四百年。

地 點:迦濕彌羅國(Kaśmir,即罽賓)。

參加者:五百比丘。

召集人:脅尊者(Pārśya)、世友菩薩(Vasumitra)。

護法者:迦濕彌羅國國王、犍陀羅國迦膩色迦王(Kaniṣka)。

結 果:

作《鄥波第鑠論》十萬頌,解釋經藏。

造《毗奈耶毗婆沙論》十萬頌,解釋律藏。

造《阿毗達磨毗婆沙論》十萬頌,解釋論藏。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