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272 九、三量

(一)定義

量,即尺度,標準之意。指知識的來源、認識形式及判定知識真偽的標準。古來印度各哲學宗派間即盛行探討知識來源、形式、真偽之學問,遂產生各種「量論」之說,其中最普遍者為「三量」。然三量之內容與名稱又有各種說法:

1.依知識方法論的「因明學」來說,三量即:

(1)現量:以直覺來認識對境,也就是現前實證的知識。

(2)比量:比較對照,依推理而認識對境,因人類社會的複雜,自然界的千差萬別,吾人所知有限,故以「已知者」來比照推度「未知者」。

(3)非量:是誤謬的「現量」,及「比量」之總稱。也就是對於客觀的對象,沒有確切認清、似是而非的知識。

2.《瑜伽師地論》卷十五與《顯揚聖教論》卷十一,所立之三量:

(1)現量(同前)

(2)比量‭(同前)

(3)聖教量:將一切言論行為,求決印證於一切智者──佛陀之經教。

3.《成唯識論》卷二,所立之三量:

(1)所量:被測度量知的對象。

(2)能量:能夠用以量知者。

(3)量果:所量知的結果。

・能量+所量=量果

【舉例】

1.佛云:「吾觀一缽水,八萬四千蟲」——

・佛陀以「無分別智」所現實證知――――現量

・科學家以顯微鏡觀察一滴水而推知―――比量

・凡夫相信佛所說為實語、如語――――聖言量

2.耳聞目看―――――可說明「非量」(見《星雲禪話》)

3.瞎子摸象―――――非量

4.欲量知一物——

・織物――――――所量

・尺度――――――能量

・所量得之尺寸――量果(二)說明

外道或執「常見」、或執「斷見」;或主張「唯心」、或主張「唯物」,並以種種方法證明所說,其實皆為「非量」。反觀學佛者所信者,則根據三量:

1.現量:佛學內容,乃佛陀斷惑證真、離分別識,而以無分別智所現實證知之萬法實相。

2.比量:佛學義理,本諸因明三支(宗、因、喻),遠離一切理則過失,正確推比所得。

3.聖言量:宇宙之間,唯佛陀究竟照見世間實相,故我們應當依教奉行。

本網站由 佛光山資訊中心 協助製作
Copyright © 著作權 佛光山 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