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304 三、六妙門

(一)定義

天台宗所立。妙,指涅槃,入於涅槃之法門有六,故稱六妙門。此處特指六種禪觀。

1.數息門:數鼻息以攝心。數息時要調和呼吸,不使有風、喘、氣相,集中注意力於鼻中微微若存若亡的進出息,從一而十周而復始。數入息時就不數出息,反之亦然。此為入定之要法,故為「第一妙門」。

2.隨息門:捨前之數息法,一心跟隨息的出入,心隨於息,息也隨於心,心息相依綿綿密密,如此禪定則易引發,故為「第二妙門」。

3.止門:心既漸細,又覺得隨息還是嫌粗,應該捨隨修止,心止而諸禪自發, 故為第三妙門。

4.觀門:修止以後,於定中細細觀照五陰之虛妄,破種種顛倒妄見,則無漏之「方便智」可因此開發,故為「第四妙門」。

5.還門:修觀既久,應收心還照,知能觀之心非實,則我執自亡,無漏之「方便智」自然而朗,故為「第五妙門」。

6.淨門:心無住者,不起分別,泯然清淨,則真明之「無漏智」因此而發,自然「斷惑證真」,故為「第六妙門」。

六妙門中,前三門屬「定」,後三門屬「慧」,依止定慧,即可獲得真正之菩提。‭ ‬

(二)說明

1.止心於一境,不使散動曰定。

定而後能慮得妙悟,即所謂禪定。禪定為佛教重要之學,為內心體驗之修養法,此在印度《奧義書》以來,已極流行。世尊出家時,曾從阿邏羅、鬱陀迦等仙人學習,分別證得「無所有處定」和「非想非非想處定」,覺悟單修禪定無由得入究竟解脫,於是進入苦行林,最後在菩提樹下靜默思惟而成道。由上可知,佛教雖重修定,但目的與外道之坐禪大異其趣。外道重在得神通法,佛教則重在智慧之修養,所謂「依定發慧」是也。

2.佛法常說「依定發慧」,所依的「定」不必是極深的,只要能調伏內心煩惱、集中注意力,就可以助於「觀行」,引發智慧。

大抵以「四禪」與「四無色界定」之「止」與「觀」的力量對照(附註四),製表如後供參閱。

不是禪定的境界越高,觀行的力量越強。「九次第定」中,觀行力量最強的是第四禪定,過此境界則因心太沉靜而無法「作觀」,不得解脫,反而是八難之一。因此,佛法重視「修定」而不以之為究竟目的,由此而可明了。

3.天台智者大師闡論止觀要法,有四部止觀。

(1)《摩訶止觀》:乃智者大師一生作品中,融合宗教體驗與宗教實踐最圓熟之著作。

(2)《釋禪波羅蜜》:共十卷。

(3)《六妙門》:又稱「六妙法門」。智者大師將「止觀」分為「漸次止觀」、「不定止觀」、「圓頓止觀」。六妙門屬「不定止觀」。

(4)《坐禪法要》:又稱《修習止觀坐禪法要》,全一卷。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