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046 六、四法界

(一)定義

「四法界」為華嚴宗之宇宙觀。華嚴宗認為全宇宙統一於「一心」,若由現象與本體觀察,則可分為四種層次。

1.事法界:事指事象;界謂分界。是說宇宙各種事物各有自體,而構成一個千差萬別的現象界,稱為事法界。

2.理法界:諸法之現象雖繁多,其真實體性則常住不變,平等一如超越語言文字,為寂然聖智之境,稱為理法界。

3.理事無礙法界:所有現象界與本體界具有一體不二的關係。即本體(理)無自性,須藉事而顯發,而一切萬象,亦皆為真如自性之隨緣變現。理(本體)與事(現象)二者,可說是一而二、二而一,融通無礙的。譬如水生波瀾,波由水起,水波融即,事理無礙,故稱理事無礙法界。

4.事事無礙法界:指現象界本身之絕對不可思議。即一切諸法皆有體有用,雖各隨因緣而起,各守其自性,事與事看似互為相對,然多緣互為相應以成就一緣,且一緣亦普遍資應為多緣。以其力用互相交涉,如波與波之交疊,自在無礙而無盡,故稱事事無礙法界。

總觀以上四法界,則稱為四法界觀,若分別觀之,則逐一稱為事法界觀乃至事事無礙法界觀。

(二)說明

佛陀為度眾生脫離煩惱的迷界,臻於淨樂的悟境,才示生人間,成道說法。因此,佛陀說法的內容,亦不外剖釋現實宇宙、人生的真相,繼而開示如何解脫,以達究竟安樂之法。佛教發展之後,各宗各派以其宇宙及人生觀為基礎,發展出個別獨特的觀行法門。如:小乘佛教的四諦、十二因緣觀,大乘法相的五重唯識觀,三論的八不中道觀,華嚴的一心法界觀,天台的一心三觀及真言的阿字觀等,幫助修行者開發正智,觀照諸法真實之理而達解脫。

華嚴學者為修一心法界觀,而開說此四種法界。關於四法界之修行次第,即依序由最初之「事法界觀」而入「理法界觀」,次觀事、理無礙而入「理事無礙法界觀」,最後觀事事無礙重重無盡,成就「事事無礙法界觀」。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