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176 一、《弘明集》

此書是闡明佛法的護法論集,也是當下現存最早的佛教文集。主要輯錄東漢至梁代,佛教的論文書表,為當時世俗排佛的解答。在中國經史上,並舉了儒家、道家典籍來闡明佛教義理。此書亦是中國佛教史上的重要史料。

(一)書題及作者

序文中舉出:「道以人弘,教以文明,弘道明教,謂之弘明。」作者是南朝梁代的僧祐律師(四四五~五一八)。僧祐是江蘇江寧人,俗姓俞。幼年入建初寺禮拜,歡喜樂道,不肯返家。父母憐其志,准許他出家,師事僧範。十四歲,至定林寺師事法獻。受具足戒後,隨從法穎深究律部。師以《十誦律》為宗,常開講戒律。並常將講戒所得供養,資助寺廟修繕及舉行無遮大會、捨身齋、造立經藏等。著有《出三藏記集》、《弘明集》廣傳於世。師於天監十七年(五一八)於建初寺示寂,世壽七十四。

(二)價值特點

1.本書所收諸論,雖採佛教之意趣,其體裁、文字之使用,避開全然的佛教化,而多引用世典來加以說明。

2.此為佛教的護法論集,針對世俗排斥佛教的疑難,提出答辯。

3. 收錄有儒、道二家的論說,是了解六朝時代三教思想交涉的重要史料。

4.收入信佛、排佛兩派不同觀念,保存佛教初傳數百年間,所發生的重大理論抗爭事件之原始資料,是佛教史上之重要文獻。

5.對國家施行於佛教之政策,佛教所提出之主張與辯駁,皆有記載。

(三)內容大意

《弘明集》共十四卷,五十八篇,現收入於《大正藏》第五二冊。前十一卷,是答覆儒、道的批評,來顯明三教間的相異。後三卷,積極闡揚佛教教義。今將十四卷的內容,簡略說明如下:

卷首:〈僧祐序〉記載撰書因緣、書名來由。

卷一:二篇,一篇是〈牟子理惑論〉,全文凡三十七章,以問答形式述記。內容不外乎是夷夏之爭、禮俗之議、義理之辨。另一篇是〈正誣論〉,針對道教的詰難所作。

卷二:〈明佛論〉闡明輪迴神識不滅、法身之神識常住。眾生透過漸次斷煩惱,即可還復本來清淨之神識而成佛。由此可見,《涅槃經》之佛性說與道家思想之融合。

卷三:二篇。如〈孫綽喻道論〉,針對因果報應、孝道等問題,闡明佛、儒二教之一致。

卷四:二篇。如〈達性論〉,批判佛教之報應說,倡「神隨形滅」。

卷五:六篇。如東晉,慧遠的〈沙門不敬王者論〉、〈沙門袒服論〉。〈沙門袒服論〉中,就說明佛教禮儀異於中國傳統之制。

卷六、七:八篇。如〈難顧道士夷夏論〉,針對顧歡的〈夷夏論〉,貶斥佛教夷狄之作。從佛道二教理論、歧異,道教與道家的區別、佛教的社會教化作用等方面作駁斥。

卷八:三篇。如劉勰〈滅惑論〉、僧順〈析三破論〉,針對道士假託劉宋.張融的〈三破論〉,此十九項論說批評〈三破論〉的妄謬,指出道教錯誤之主張。

卷九:三篇。如〈難范中書神滅論〉,闡明形體、精神各立,而有分合。分為形滅神不滅,合則為一體。

卷十:收梁武帝〈大梁皇帝敕答臣下神滅論〉等二篇,駁斥滅論。

卷十一、十二:收〈何令尚之答宋文皇帝讚揚佛教事〉、〈習鑿齒與釋道安書〉等二十三篇。內容記載佛教與朝廷之間交涉的文書,並就沙門服飾、生活是否合乎禮法等問題,展開討論。

卷十三:收〈奉法要〉等三篇,內容為講解佛教道理的論文。

卷十四:收竺道爽〈檄太山文〉等三篇。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