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210 二、憨山大師(一五四六~一六二三)

(一)生平略記

明末四大師之一,安徽全椒人,俗姓蔡,名德清,字澄印,號憨山。母洪氏,夢觀音大士攜童子入門,抱之遂娠。年十二,聞報恩寺(南京)西林和尚有大德,欲往從之,父不聽,母曰:「養子從其志,第聽其成就耳。」乃送入寺誦習經教,並兼學儒道之學。經四月,即能背誦《法華經》。

嘉靖四十三年(一五六四),往謁棲霞山雲谷法會,閱《中峰廣錄》心乃大悅,而決志參禪,並返報恩寺披剃。後又專心念佛,一夜夢見阿彌陀佛,現身空中,復願見觀音、勢至二菩薩,即現半身,自此時時三聖炳然在目。

是年十九歲,聽無極明信講《華嚴玄談》並從受具足戒,隨聽至十玄門「海印森羅常住」處,恍然了悟法界圓融無礙之旨。翌年,於禪期中開示「審實念佛」公案,從此參究有得。

隆慶五年(一五七一)北遊至京,聽法華和唯識,並參謁遍融、笑巖兩巨匠,請示禪要。萬曆元年(一五七三)遊五台,見北台憨山奇秀,乃取為自號,二年乃居北台龍門,專事參禪,四年,蓮池大師遊五台,特訪敘談五日乃別。是年忽有「一字不識」之悟境,因無人請益,乃展《楞伽經》以印證。經八個月,全經旨趣了然昭昭。

萬曆四年(一五七六)以血寫《華嚴經》報父母恩,神宗嘉讚其行,賜下金紙。次年刻意寫經,每落一筆念佛一聲。九年與妙峰同建無遮大會,請僧五百眾。太后遣使為皇儲祈福,做水陸法會七天。越二年,講《華嚴玄談》,聽者近萬人。後赴東海牢山(山東勞山)那羅窟結廬而居,太后遣送三千金為其建庵,時當地飢荒,師乃建議將此金施苦賑災。

萬曆十四年(一五八六),神宗以《大藏經》十五部頒贈天下名山,太后特送一部與牢山,並施金建海印寺。二十年(一五九二),與紫柏真可巡禮隋朝靜琬所刻石經,並贖回靜琬塔院。二十三年(一五九五),以私建寺院之罪入獄,流戍廣東雷州,經三年始達,真可聞之大駭。時雷州旱荒,飢民死亡載道,乃發動群眾掩埋,並建濟度道場。八月後令師回廣州,眾請說法,師乃以罪犯之服登座。

萬曆二十八年(一六○○),後南韶道祝請入曹溪重開祖庭,選僧受戒。設僧學、訂清規而大振祖風。三十一年(一六○三),真可因京師妖書事件被捕累及師,又遣戍雷州。三十四年(一六○六)大赦,再回曹溪。然因復修南華寺大殿寺,又被誣私用淨財,乃船居芙蓉江待訊二年,大病幾死。四十二年(一六一四),太后崩殂,恩詔許還僧服,後結庵五乳峰下專志淨土念佛。

天啟二年(一六二二)韶陽太守強請回曹溪,次年十月圓寂於寺中,世壽七十八,法臘五十有九。

師之思想融合禪及華嚴,倡禪淨共修、三教合一。著述甚豐,有《楞嚴經通議》、《楞伽補遺》、《華嚴經綱要》、《法華擊節》、《金剛經決疑》、《圓覺經直解》、《般若經直解》、《起信論直解》、《性相通說》、《肇論略註》、《道德經解》等等,另有門人匯編之《憨山老人夢遊集》五十五卷,收入在《卍續藏》第七十三冊。

(二)法語選註

1.母子銘并序

清*1因弘法致難,上干聖天子怒,聲若雷霆。私念老母,聞之必驚絕矣,乃*2蒙恩宥*3不死,遣戍雷陽,道經故鄉,迎老母於江上,一見歡喜談笑,音聲清亮,胸中略無纖毫滯念,因問老母:「聞兒死生之際,豈不憂乎?」乃曰:「死生分定耳,我尚不憂,何憂於汝。」但人言參差,於事無決定見,為疑念耳,相與侍坐,達旦*4即作永訣,老母囑曰:「汝善以道自愛,無為我憂,今亦與汝長別矣。」欣然就道,了不相顧。余因感天下之為母有如此者,豈不頓盡死生之情乎!乃為之銘曰:「母子之情,磁石引針,天然妙性,本自圓成。我見我母,如木出火,木已被焚,火原無我,生而不戀,死若不知,始見我身是石女兒*5。


【註釋】

*1清:指憨山德清本人。

*2乃:此是「竟然」的意思。

*3宥:音「ㄧㄡˋ‭又」。寬諒、寬恕之意。‬

*4達旦:從夜晚到早晨。

*5石女兒:本為不孕之女。在佛教可表示已離情識之惑,悟入真如之人。故絲毫不會戀棧此幻有之身的生滅。

2.定志箴示江生

勿汩汩於物欲、勿鬱鬱於亂想、勿矯矯於浮雲、勿逐逐於世網,宜定志以素居。冀*1凝神而靜養,藜藿*2澹以自茹*3,山水清而獨賞,披玄《易》*4以窮化,覽《春秋》*5而鑒往,誦《南華》*6以銷憂,叩西墳而破障,觀世態若陽燄*7,聽是非如谷響,視眾物如蟲臂*8,看此身如鼠壤*9,富貴於我何求?得失於人翻掌,明明在前,昭昭在上,不妄不虞*10,何惚何恍?形似木雞,心如象罔*11。孔子曰:「不忮*12不求,何用不臧*13。」此之謂善長。


【註釋】

*1冀:希望。

*2藜藿:粗的蔬菜,野菜。

*3茹:進食。

*4玄易:指玄妙高深的《易經》。

*5春秋:為儒家經典,乃孔子依魯國歷史整理修訂而成。

*6南華:表《莊子》一書,莊子別名南華真人。

*7陽燄:日光中飛揚的微塵,照之如火煙般冉冉上升。

*8視眾物如蟲臂:蟲臂細小易斷。故此句表示待萬物應如護惜蟲臂般怕其受損,而珍愛不已。

*9看此身如鼠壤:鼠壤即園圃鼠輩所居之地。表示看待己身如鼠壤,不足惜。

*10虞:耽心之意。

*11象罔:象罔似有象而實無,是無心也。唯離聲音,絕思慮,無心能得大道也。

*12不忮:音「ㄓˋ‭至」,嫉妒、違逆之意。‬

*13臧:音「ㄗㄤ‭髒」,善之意。‬

3.讀莊子

真宰*1本無形,超然塵垢外,忽爾一念迷,闖入者(這)皮袋。如被裹猿猴,左右不自在;起坐要奉承,飢渴索管待。名利為他忙,田園盡典賣。更有一種痴,將臉要人愛。脂粉摸臭皮,恰似精鬼怪;箇箇都為他,惹下來生債。傷嗟今古人,誰肯自驚駭?惟有漆園生*2,此味少知解。


【註釋】

*1真宰:天為主宰萬物者,故云「真宰」,猶言造物主。《莊子齊物論》:使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睽。

*2漆園生:指莊子也,莊子曾在漆園的地方為吏,故稱之。《史記.老莊申韓列傳》:莊子者蒙人也,名周,周當為蒙漆園吏。

本文乃憨山大師讀《莊子》一書,有感於萬物本無,然因一念痴迷,不僅得了個臭皮囊,更為之百般奔忙,千般計較,故而招來輪迴不已之身,猶不自知。憨山大師以古今之世,唯莊子一人領知此意,而慨然傷嘆。

4.座右箴示黃生

欲不可縱,志不可蕩,性不可僻,心不可放,身不可逸,學不可浪,理不可蔽,思不可妄。勿佚豫*1而外馳,勿嗜好而內喪;恬憺自居,百駭無恙,不為物誘,其神自王。


【註釋】

*1豫:安樂之意。

5.四願齋說

四願者,「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之四者,乃吾佛弟子修菩薩行者之所發也。然菩薩非別人,乃大心凡夫,於麈勞中有志上求作佛者。承教有言,若要上求佛果,必須下化眾生;欲化眾生,必先志斷煩惱;欲斷煩惱,必先廣學法門。故此四事相與而有。眾生乃佛之對也,煩惱者眾生之本也,法門者治煩惱之藥也。以眾生無邊者,因煩惱無盡也;以煩惱無盡,故法門亦無量也。難度者願度,難斷者願斷,難學者願學。三者既能,則佛道雖無上,亦可成矣。是所謂四弘誓願,有大心者,方能發此大願;具大願者,方能建大業、立大功、成大名,是皆以大行資願,非虛願耳。是四者,非假外求,乃求諸己而已矣。何以明之?以吾人自心本來是佛,與眾生原無二體也。因一念有我,我一立則敵我者皆人;人又一我,眾我聚而眾生成矣。眾生所本,本乎煩惱,煩惱堅執,則我相益固。我相固,則人不亡;我喪,則人不立;人不立,則煩惱空。是則我心煩惱若盡,則返觀人我,如空花耳!我若空花,則覓眾生,若邀空花而結空果,彼此求之,了不可得矣。所謂煩惱盡而眾生空,斯則不度而自度矣!是相與而無也。然舉世之人,莫不有我。有我者,皆以煩惱:煩惱用事,非真心也。然煩惱者,情也,若斷煩惱,而以煩惱之心斷之,是借賊兵而齎盜糧也!以情入情,如以火投火,名目益多,求欲斷之,不可得也,故不得不學法門耳。法門者,乃出情之法,為消煩惱之具,所謂空法也。空法者,佛之心也;所明之事,佛之行也。學佛者,以吾人之心,體佛之心;以日用之事,效佛之行。是以自心之佛心,學自心之佛行;斷自心之煩惱,度自心之眾生,則如湯消冰,不勞餘力矣。是則四願固難,若返求之,吾心中無不具足,自不假於外也。若知不假於外,則吾人現前此身,是有我也。近而一家之兄弟妻奴,遠而天下國家生民物類,皆眾生也。返求自心現前日用,若以煩惱之心而為之,然於自身六鑿相攘,況家齊而國治天下平乎?苟即此一念現前,以空法而用事,則念念煩惱轉為智光,照了眾生,同歸自性,則與佛同體。此則煩惱空而眾生盡;眾生盡而佛道成,民胞物與,浩然大均,又豈願為徒設哉!由是觀之,出世之法,在即世而成,吾人自今已往,凡所作為,無論致君澤民,未嘗一事一行,不出四弘誓願,無非成佛之行。豈特為操虛尚事,耳目寄興而已哉!某以此見志,其有得於此乎?


【參考資料】

1.《憨山老人夢遊集》卷三六~三九 《卍續藏》第七三冊頁七二七~七四九‬

2.《五燈嚴統》卷十六    《卍續藏》 第八一冊頁一六三上

3.《釋鑑稽古略續集》卷三 《大正藏》第四九冊頁九五三‬

4.《淨土聖賢錄》卷五    ‭《卍續藏》 第七八冊頁二七○‬

5.《新續高僧傳》第四集, 卷八‭《大藏經補編》    頁八八‬

6.《禪門驪珠集》 ‭聖嚴法師編集(東初出版社)頁四○八~四一五‬

7.《中國禪祖師傳》(下) 曾普信著(佛光出版社)頁四一一~四一五

本科作業

一、細讀憨山大師之〈示優婆塞易真潭〉,並加註新式標點。(《憨山大師夢遊全集》卷二,《卍續藏》第七三冊,頁四七四)

二、誦讀紫柏尊者之〈願僧歌〉,並加註新式標點。(《紫柏尊者全集》卷二十八,《卍續藏》第七三冊,頁三八五)

(一)示優婆塞易真潭

佛性善根。如草種在地。但有土處。莫不有之。若遇時雨。靡不發生。第雨有早晚。故生有遲速耳。人人皆有善根種子。若遇大善知識開導。如時雨降。則勃然生芽。抽條長幹。開花結實。鮮不成就。所謂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未有無因而招果者。此從上佛祖教化門頭。貴在觀根逗機。善為開導。使其自性成熟。非有別法。以誇誕眾生也。善士易真潭。生在邊地。長於塵勞。汩汩口體不暇。安有留心出世。切念生死事大乎。自非夙種善根深厚。油然於中而不容己者。何乃遇緣即發。不待教而能若是耳。余初貶雷陽。未度嶺時。談者謂邊俗好鬼。而噉血食。絕無善人。且據佛言。邊地下賤。篾戾車種。以為六難。以其斷絕佛種。破滅善根。不聞三寶名字故。余以為實然。頃過電白。見潭攜善士數輩。頭面作禮。余甚異之。及過苦藤嶺。誅茅茨施茶結緣。蓋潭創為佛事。集眾信而為之者。此則不因開導而自為之。豈非善根純熟。時節因緣已至。有不能自止。觸事而現。遇緣而成者耶。由是觀之。佛性未必盡善。魔性未必盡惡。隨其所習。故有異耳。佛說邊地惡種。蓋言其重者。欲人生正信。生中國。聞正法故也。余見潭純誠篤信。創建善緣。足見佛法廣大。不難行於邊地。乃作疏。命潭與二三善友。同心一力。果期年而功成。三年而化行。即今海外。路人皆作佛事。將轉魔界。而成佛界。未必不從此一人一事倡始也。一陰以至堅冰。一陽而炎赫日。造化之機如此。道化之機亦然。佛言。無佛法處。建立三寶。非菩薩人不能克成。梵語菩薩。此云大心眾生。潭豈非大心眾生耶。若從此增進。信心不退。善根轉深。勇猛精進。頓悟本心。即永斷生死。迥脫沉淪。一超直入。菩提彼岸。未必不從今日出門一步。為初地也。但辦肯心。決不相賺。勉之。

示優婆塞易真潭(新式標點示範)

佛性善根,如草種在地,但有土處,莫不有之。若遇時雨,靡不發生。第雨有早晚,故生有遲速耳。人人皆有善根種子,若遇大善知識開導,如時雨降,則勃然生芽,抽條長幹,開花結實,鮮不成就。所謂「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未有無因而招果者。此從上佛祖教化門頭,貴在觀根逗機,善為開導,使其自性成熟,非有別法以誇誕眾生也。善士易真潭,生在邊地,長於塵勞,汩汩口體不暇,安有留心出世,切念生死事大乎?自非夙種善根深厚,油然於中而不容己者,何乃遇緣即發,不待教而能若是耳?

余初貶雷陽,未度嶺時,談者謂邊俗好鬼,而噉血食,絕無善人。且據佛言,邊地下賤,篾戾車種,以為六難,以其斷絕佛種,破滅善根,不聞三寶名字故。余以為實然,頃過電白,見潭擕善士數輩,頭面作禮,余甚異之。及過苦藤嶺,誅茅茨施茶結緣,蓋潭創為佛事,集眾信而為之者。此則不因開導而自為之,豈非善根純熟,時節因緣已至,有不能自止,觸事而現,遇緣而成者耶?

由是觀之,佛性未必盡善,魔性未必盡惡,隨其所習,故有異耳。佛說邊地惡種,蓋言其重者,欲人生正信,生中國,聞正法故也。余見潭純誠篤信,創建善緣,足見佛法廣大,不難行於邊地,乃作疏,命潭與二三善友,同心一力,果期年而功成,三年而化行。即今海外,路人皆作佛事,將轉魔界而成佛界,未必不從此一人一事倡始也。一陰以至堅冰,一陽而炎赫日,造化之機如此,道化之機亦然。佛言:「無佛法處,建立三寶,非菩薩人不能克成。」梵語菩薩,此云大心眾生,潭豈非大心眾生耶?若從此增進,信心不退,善根轉深,勇猛精進,頓悟本心,即永斷生死,迥脫沉淪,一超直入菩提彼岸,未必不從今日出門一步為初地也。但辦肯心,決不相賺。勉之。

(二)願僧歌

君不見大塊內。大塊外。凡屬有形皆聚沫。風卷滄溟徹底枯。皮既不存毛奚賴。今與古。知幾代。搜剔興亡多感慨。鏡裡豪華草上霜。日出浮光竟安在。大道喪。仁義起。愚智遑遑分彼此。七雄五伯殺氣驕。楚狂悲鳳譏孔子。李伯陽。爾胡為。去華取實亦支離。欲返真淳盤古心。時人未必解相隨。窮百家。討眾論。傍門駢戶增迷悶。精閑文武戰功名。究竟空餘千載恨。自秦來。不可說。力並山河流杵血。雖然美惡不同觀。到頭名分慙先列。千算計。萬思量。古往今來夢一場。寒暑相推毛易白。爭如削髮禮空王。空王業。貴人紹。生死中流施櫓棹。有緣拍手便登船。一念不生等麤妙。死井水。豈藏龍。巨靈一撥泥沙通。百千三昧總心源。橫拈竪弄振家風。有等人。眼睜睜。欲心如火覓長生。誰知生是死之媒。媒在終難藥物成。縱成得。必有壞。有壞修之非所解。少年自笑學飛昇。一段風騷幾為賣。多算勝。少算敗。算來算去為僧快。五蘊身心水即波。聖凡坐斷無罣礙。一瓶一缽海山寬。雲行鳥飛恣歌唄。願為僧。願為僧。世世生生繼祖燈。四弘為轂法為輪。碾斷眾生愛與憎。杜鴻漸。王欽若。生願為僧死負約。不榮國相貴為僧。達者自知解與縛。青山曲。碧水灣。松竹風來益道顏。相逢若問為僧事。須信為僧非等閒。

願僧歌(新式標點示範)

君不見:

大塊內,大塊外,凡屬有形皆聚沫。風卷滄溟徹底枯,皮既不存毛奚賴?

今與古,知幾代,搜剔興亡多感慨。鏡裡豪華草上霜,日出浮光竟安在?

大道喪,仁義起,愚智遑遑分彼此。七雄五伯殺氣驕,楚狂悲鳳譏孔子。

李伯陽,爾胡為,去華取實亦支離。欲返真淳盤古心,時人未必解相隨。

窮百家,討眾論,傍門駢戶增迷悶。精閑文武戰功名,究竟空餘千載恨。

自秦來,不可說,力並山河流杵血。雖然美惡不同觀,到頭名分慙先列。

千算計,萬思量,古往今來夢一場。寒暑相推毛易白,爭如削髮禮空王。

空王業,貴人紹,生死中流施櫓棹。有緣拍手便登船,一念不生等麤妙。

死井水,豈藏龍,巨靈一撥泥沙通。百千三昧總心源,橫拈竪弄振家風。

有等人,眼睜睜,欲心如火覓長生。誰知生是死之媒,媒在終難藥物成。

縱成得,必有壞,有壞修之非所解。少年自笑學飛昇,一段風騷幾為賣。

多算勝,少算敗,算來算去為僧快。五蘊身心水即波,聖凡坐斷無罣礙。

一瓶一缽海山寬,雲行鳥飛恣歌唄。

願為僧,願為僧,世世生生繼祖燈。四弘為轂法為輪,碾斷眾生愛與憎。

杜鴻漸,王欽若,生願為僧死負約。不榮國相貴為僧,達者自知解與縛。

青山曲,碧水灣,松竹風來益道顏。相逢若問為僧事,須信為僧非等閒。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