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010 師父的一封信:養成聽話的習慣

各位仁者:

九月初,佛光山叢林學院的新生入學報到,從大家對佛法渴求的眼神和充滿法喜的笑容中,我彷彿看到了佛教未來的希望。同時,在我心中也生起了殷切的掛念,誠然,這也就是我對各位佛光山弟子的深深牽掛啊!

一、我掛念大家福德因緣不夠具足

所謂:「生天自有生天福,未必求仙便作仙。」當天人的福報享盡時,除了五衰相現,心中更是煩躁不安;幾十年來,我見過很多人福德因緣不具足,不能在佛門中安住身心的例子。這使我想起基督教裡面的一句話:「上帝要你毀滅,先叫你瘋狂。」人,是不會被別人打倒;人,只會被自己擊敗。真正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所以,往後的歲月就要看你們自己如何去成就了。

說到福報,有先天帶來的,也有是後天培植的。因此,古代叢林裡的學生,一般都是五年學戒之後,方准聽教參禪。這就是說入道最初的五年,必須先學習佛門的生活教育,如搬柴運水、行堂典座、出坡作務等許多勞苦結緣培福的工作,讓自己養深積厚,讓自己舉心動念都具有佛法,然後才有足夠的條件學習佛法。我常常對大家說:「我寧可以沒有學問、沒有能力,甚至一無是用,但不能做一個對不起佛教、對不起眾生、對不起常住的聰明人。我寧可以一生庸庸碌碌,但也不能以邪知邪見的才幹來危害佛教!」像各位在登壇受比丘、比丘尼戒時就接受到一次考驗,如果大家當時不懺摩,業障不消除,如何登壇受戒?

「業」在佛教裡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因為它維繫了三世的生命,猶如念珠的線,它將每一顆珠子都串連在一起。同樣,業不讓善惡散失,也不讓因果有所偏差。所以,我們要時時刻刻培養福德因緣,就像袁了凡每天都在自己的功過格上檢討行為得失。大家要知道,福德因緣對我們未來的前途是很重要的啊!叫我怎能不為大家掛念呢?

二、我掛念大家不能和常住融和

大家由各種不同的家庭來到佛光山,好像江河溪水匯聚到大海一樣,彼此是融和成一體。佛法講因緣,談到眾生就是你心中有我,我心中有你,彼此相互存在,同體共生。我也常說:「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既然現在大家已經來到佛光山,要在這裡安住身心,先決的條件就是建立一個重要的觀念:佛光山是我的。俗諺說:「金角落、銀角落,不及自家的窮角落。」因為佛光山是我的,即使黃金建的高樓、白銀造的大廈,也不及我的克難房屋好。過去父母之家長養我們的色身,現在來到了佛光山,這是我們的法身慧命之家。假如我們認定佛光山,佛光山就是我們的。

在《星雲禪話》中,我寫了這麼一段公案:我的戒常住棲霞山最高的千佛嶺的山峰上,有一尊石佛,由於太高,無人能攀上去。一天,知客師父帶一位信徒去參觀,客人就問:「那尊佛叫什麼名字?」知客師回答道:「那叫做飛來佛。」意思是說山峰很高,人沒辦法爬上去雕刻,佛像應該是從別處飛來的。信徒聽了,又好奇地再問:「既然飛來,為什麼又不飛去呢?」知客師說:「既來之,則安之。」

因此,大家如何安住佛光山,和佛光山契合呢?必須要常常觀想佛光山是我的,肯定常住這個家。「鐵打常住流水僧」,常住少了一個行腳僧,這不打緊,但大家少了一個常住卻是嚴重的損失,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皮不存在,一根小小的汗毛又寄附在哪裡呢?佛光山都不能認同,將來又如何認同廣大的宇宙虛空呢?學佛的人心中有三千大千世界、有山河大地、有芸芸眾生;人多才會富有,事忙才不會貧窮。「德不孤,必有鄰」,一個人有仁義、有道德,必定有人尊重、有人欣賞,希望各位培養自己心中和人融和的價值觀念。

三、我掛念大家信心、道念不夠堅定

大家出家至今,不知道信心、道念是否禁得起考驗?在威力壓迫之下,在愛情誘惑之下、金錢買動之下,我們的信心能抵擋得住嗎?佛陀在經典中說道:一個人成佛修行必須經歷三大阿僧祇劫,而信心的建立就需一大阿僧祇劫。當我們面對俗家的親情、過去的習慣、世俗的情愛,如何提起我們的道念呢?佛教的「四種不壞信」告訴我們:即使太陽可以變冷,月亮可以變熱,我們的信心不可改變;即使雪山融為大海,大海聚積成高山,我們的信心不會改變。所以,哪怕是粉身碎骨,不管如何艱難困苦,我信仰佛陀的心是永遠不會改變的。

在佛門裡面,道念是能夠吃苦,道念是能夠耐勞,道念是能夠守成,道念是能夠發心,道念是能夠為常住吃虧上當,道念是做無名英雄……。因為道是根本,道是基石,我們未來所有的一切事業都應該建立在道的基礎之上。佛門中並不在乎一個人是否聰明能幹,家世是否顯赫,是否能說會道,主要還是要看他有沒有道念。因此,大家對自己的選擇,將來的前途、成就,要常懷信心,永存道念。

四、我掛念大家忍耐恆心不夠持久

在學院,凡是遭到挫折、受到委屈,老師都叫我們要忍耐一點;當了職事,凡是冤枉、欺負,師兄們也都要我們忍耐,為什麼到處都要我們忍耐呢?因為「忍耐」是出家人的無上法寶。忍耐,不是吃虧,忍耐是力量。小孩子以哭泣為力量,女人以嬌媚為力量,國王以威勢為力量,阿羅漢以無欲為力量,菩薩則以忍耐為力量。所謂:「忍一口氣風平浪靜,退一步想海闊天空。」忍,是成功的力量;忍,是幸福的泉源。世界上一切真善美的事,必須要有「忍」才能獲得。

可是,現代的人好脆弱,往往為了一句話,三天不吃飯;計較一件事,三天不起床。佛經上說:「一個修道人不能忍受毀謗、譏諷、打擊如飲甘露者,不為修道人也。」在我一生中,我以一次又一次的忍辱來增長我的修養,昇華我的信仰,加強我的願力,更以忍辱來成就我的道心!忍苦、忍難、忍飢、忍餓都很容易,最難就是忍一口氣。多少人為了爭一口氣而鬧到法院打官司,我們要體會一口氣有多少價值,我認為越是傷害、打擊,越能成就我們的福德因緣。如何訓練忍辱的功夫?我們可以忍口不說反駁之言,忍口不說害人之言,忍口不逞口舌之能。

「小不忍則亂大謀」,走遍天下,忍是最好的法寶。沒有錢,忍一忍不去買,東西挑逗不動我,忍一忍就扛過去了;什麼是非閒話,只要忍一忍一笑置之,馬上就可以解決。

另外,現代青年最大的毛病就是不耐煩、缺乏恆心。古云:「有恆為成功之本。」《禪林寶訓》也提到:一年的小樹只能當柴燒,三年的樹木可以做椅子,百年的大樹才能做棟梁。因此,我們要有生涯規劃,向古代的聖賢大德學習,天地日月可以改變,我們的恆心耐力永遠持久,永不改變!

五、我掛念大家對常住宗風不夠了解

什麼是佛光山的宗風?佛光山與其他寺廟又有何不同?佛光山的弟子們要知道:八宗兼弘是我們的宗風,文化、教育、慈善兼顧是我們的宗風,信徒共修、四眾平等是我們的宗風,兩序大眾同等是我們的宗風,徒眾循序進級是我們的宗風,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是我們的宗風,一切歸公、個人不私有、不私蓄是我們的宗風,重視傳統制度、接受道糧供養是我們的宗風,將傳統與現代融和是我們的宗風,提倡人間佛教是我們的宗風,不私收徒眾、不私建道場、不私自化緣是我們的宗風,鼓勵佛化家庭是我們的宗風,服從人事調動是我們的宗風,財物公開是我們的宗風,常住第一、自己第二是我們的宗風……。

宗風是我們的主義,是我們的信仰,我們要維護我們的宗風,將之發揚光大。

六、我掛念大家信仰感情不夠成熟

我們的信仰就是感情,淨化的感情為我們的信仰。感情是什麼?是愛,我們的信仰也是愛。只是感情的愛是個我的、自私的,而信仰的愛卻是純潔的、神聖的。如果我們不信仰佛陀、不敬愛我們的師父,我們怎樣拜得下去?信仰就是愛,我們愛常住、愛佛陀、愛諸佛菩薩,就是我們的信仰。沒有信仰的人太貧窮了。

如果我們對俗情太濃,對家屬太執著,對朋友的感情處理不當,對自己的嗜好、興趣太過強烈,都會成為我們的負擔。尤其在佛門裡,感情過於偏激,只愛個人不愛大眾;過於向外,失去立場;愛得輕重不分、愛得沒有方法、愛得不夠成熟,都會成為我們修道上嚴重的障礙。

七、我掛念大家煩惱、任性、怪僻、孤獨

一個人如果不能解除自己的煩惱,必定是失敗。一個人太過任性,不懂得與同門師兄弟和諧相處,也就沒有朋友。性格怪僻、孤獨實在很可怕,例如:頭城某寺的老尼師,凡是有信徒到佛殿去禮佛,他就用棍子打他們出去,潔癖令他失去了所有的信徒。

有一次,記得我們到一個信徒家去普照,其中有一個人穿了鞋子進了佛堂,他那天整天都覺得不舒服。在普門寺,信徒禮佛沒有脫鞋子,我們的徒眾就把他攔下來,呵斥一頓方才罷休。佛香講堂有一位信徒吃飯時沒有拿公筷挾菜,就有人一直責怪,那信徒從此之後不來吃飯。一個小孩子摸了一下法器,就被法師罵道:「罪過,要墮地獄。」小孩子恐怕墮地獄,再也不來講堂了。西來寺拜大悲懺,信徒沒有繳付三十元美金功德款就在空位上禮拜,法師非要趕他不可;又有一信徒身體不適,在佛殿裡嘔吐,就被罵是地獄種子,我心中真是不勝慨嘆。連西來寺這麼好的地方,難道都沒有慈悲嗎?〈讚僧歌〉開頭的歌詞就唱道:「慈悲的心腸,莊嚴的儀表。」問問自己,我們夠資格給人讚美嗎?我們不覺慚愧嗎?因此,我一再要大家記住「慈悲是無限的,信徒永遠是對的」。

八、我掛念大家比較得失、計較閒話

我發現大家得失之間很比較,對於一句閒話也很計較,看到很多人在一句話上計較、比較,實在是太幼稚、太不成熟了!假如有人對三寶、對常住、對大眾、對佛教有所傷害,我認為不可原諒。對個人不好,我覺得沒有什麼關係,大家要明白:這是替我們消災,成就我們的道業啊!樹木沒有風吹就長不高、長不大,修道人如果不能接受委屈也就不能成就。孔融讓梨的故事為千古美談,既然世俗人都曉得禮讓,難道我們還不知道嗎?計較、比較只會讓信徒看不起,有損我們自己的形象,我們的觀念是要以退為進,以無為有,光是計較、比較,實在是太沒有價值了!

九、我掛念大家沒有正知、正見、正念

金錢、地位、名利對我們來說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看我們有沒有正知正見,一個人如果沒有正知正見,所有的佛法都充滿了俗氣。什麼是佛法?正見是佛法、正知是佛法、正念是佛法。你的能力很好、學問很高,但是知見不正,好比一部照相機,光圈、距離對不正,照出來的相片就沒有用。

介於正邪之間的在家信徒固然很多,佛光山的徒眾不也是一樣嗎?有時候為了金錢,我們不惜出賣了自己的靈魂;有時候為了情感,我們出賣了自己的人格。看見信徒拜太歲,我們認為不要緊;信徒燒紙箔,我們覺得沒有關係;我們如果正知正見,這是在倡導迷信、倡導邪知、容許罪惡啊!要知道缺乏正知正見的後果是多麼的嚴重啊!

十、我掛念大家俗情太濃、習氣太重

現在的大家,肥皂要用好的,電話要用花布包起來,紙筆要用高級的,衛生紙也要用套子套起來,像世俗的小家庭一樣,完全是小兒女心態,真是俗不可耐。俗情太濃,對世俗攀緣,也是我們學佛的障礙。有徒眾曾對我說:「為什麼師父您對家人那麼不肯捨,對別人反而那麼慷慨?」我覺得我對別人慷慨是因為那個人的工作很有意義,我對別人慷慨是因為那個人有佛法啊!

只要是文化、只要是教育、只要是為佛教,我都會竭己所能,全力以赴。我也希望佛光山的弟子能夠轉俗情為法情,將俗情提升為對佛法的愛、對眾生的愛!

十一、我掛念大家私我、私交、私心、私情

私,是個人的,是片面的。只有個人,不能向前;只有個人,不能進步。如果一個人心中天天只有自我,沒有佛法僧三寶,是不能成功的。日常生活中,我們有沒有想到佛教?有沒有想到常住?有沒有想到要度化眾生?私交信徒只是對一個人好,會讓我們失去所有的朋友。

身為佛光人,要常常謹記:常住第一,自己第二;佛教第一,自己第二;大眾第一,自己第二;事業第一,自己第二。所有的信徒都是常住的,都是佛光山的,並不屬於我們個人所擁有。因此,我們的心中要有佛教,要有事業,要有常住,要有大眾。

十二、我掛念大家不會接受、我執難捨

現代社會的青年考大專非常困難,原因何在?主要是大家從小學到初中的基礎階段,沒有養成會聽話、會接受的習慣,所以到了高中,充滿了個人的思想,反而對傳統課本上的教育,沒有留下深刻印象。我常對弟子們開示:如何做一個法師?怎樣做一位住持?如何對待信徒?可是大家就是不接受,就是不覺得重要,好比種子播種在鐵石的心腸上是不會開花結果的。過去的執著、觀念、成見不捨,就像後步不捨,就不能跨步向前。大家如果能經常引用佛陀的話,懂得接受,養成會聽話的習慣,人也自然進步了。

要掛念大家的事實在太多了,今天就說到這裡,希望大家都能有常住的觀念、宗教的情操,切實奉行佛光人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的四大信條!

佛光世紀二十七年

一九九三年九月三十日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