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030 二、七佛通戒偈

(一)定義

指釋迦牟尼佛及其出世前所出現之六佛通戒之偈頌,分別為:

1.毗婆尸佛:

「忍辱為第一,佛說無為最, 不以剃鬚髮,害他為沙門。」

2.尸 棄 佛:

「若眼見非邪,慧者護不著,棄捐於眾惡,在世為黠慧。」

3.毗舍浮佛:

「不害亦不非,奉行於大戒, 於食知止足,座床亦復然,  執志為專一,是則諸佛教。」

4.拘樓孫佛:

「譬如蜂採花,其色甚香潔, 以味惠施他,道士遊聚落, 不誹謗於人,亦不觀是非,  但自觀身行,諦觀正不正。」

5.拘那含牟尼佛:

「執志莫輕戲,當學尊寂道,賢者無愁憂,當滅志所念。」

6.迦 葉 佛:

「一切惡莫作,當奉行其善,自淨其志意,是則諸佛教。」

7.釋迦牟尼佛:

「護口意清淨,身行亦清淨,  淨此三行跡,修行仙人道。」


【舉例】

1.「如何是佛法大意?」,見《星雲大師講演集》(一),頁四五五。

2.「鳥窠與白居易」,見《星雲禪話》。

(二)說明

為什麼要持戒?《雜阿含經》卷三十七,謂持戒是出於一切人類的同情感,以自己內心的希望(追求和樂),而通於他人內心的希望,是本於慈悲而自願持戒,佛經中稱此為「自通之法」。這是持戒的出發點,也是持戒的積極意義所在。

諸佛出世之初,弟子清淨不須別制禁戒,但以一偈攝「三聚淨戒」。末法僧團龍蛇混雜,不得不在枝末上分別安立戒條。

現今佛教徒所傳誦的通戒偈,乃迦葉佛之偈頌,但文字上略有不同,即《增一阿含經》卷一,阿難所引:「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這四句。

如果我們能將這四句偈落實在生活上,則能使人生更為美好,例如:用在群我上,能使人際關係更圓融;用在環保上,能使生活品質更提升……。總之,這首通戒偈正是自利利他,普濟大眾的人間佛教思想之體現。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