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328 十二、六隨眠

(一)定義

謂貪、瞋、痴、慢、疑、惡見等六種根本煩惱,此乃俱舍家之說。根本煩惱隨逐有情,行相微細,故稱「隨眠」。

(二)說明

直接招引苦果的為業,助業感果的為惑。依惑造業、業能感果,故可說業是果的親因,或是果的疏緣。惑,以其能煩擾惱亂有情的身心,故又名煩惱,且因其隨逐有情,增加惛闇,故亦稱「隨眠」。惑依強、弱可分為本、末二類,本惑名為「根本煩惱」,共有六種,即貪、瞋、痴、慢、疑、惡見。而惡見又可分為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五種,併稱大惑。

1.身見:又名有身見或我見,是對五蘊假合的有情身心,誤認為實有而起我、我所之見。

2.邊見:是起於身見之後,執著我身死後斷滅的為斷見,執著我身死後常住的為常見,兩種都失中正的邊執之見,故名邊見。

3.邪見:是不信因果之理的邪妄之見。

4.見取見:是固守自己錯誤的見解,執劣為勝,不知遷善。

5.戒禁取見:是非因計因,非道計道,迷取非理戒禁的妄見;如外道確取牛戒、狗戒等非理的戒法,而思為生天之因,名「非因計因」;又如迷執人天因的有漏五戒等為出離解脫之道者,名「非道計道」。

以上的根本煩惱中,貪、瞋、痴、慢、疑五種,其性遲鈍,難於斷止,故曰「五鈍使」;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五種,其性銳利易於斷止,故曰「五利使」。使,係謂其使役有情,彷徨於迷妄中之意。

於此「五利使」和「五鈍使」中,又有迷理及迷事的分別。迷理之惑,是說迷惑於迷悟因果之理(四諦),受邪師、邪教和邪思惟等誘導而發起的煩惱,故又名「分別起之惑」。此至見道時頓斷,故又稱「見惑」。迷事之惑,是說由迷事相而發起的煩惱,如我人衣食住的欲望,是與生俱有的,故又云「俱升起之惑」。又以此惑不易斷除,須藉漸次加行之力,專注於修道才能斷盡,故又稱「修惑」。十使之中,五利使及疑唯迷理,故屬「見惑」;貪、瞋、痴、慢迷理迷事,故通見、修二惑。其間關係參閱第三期「佛學問答」表解。

本科作業

一、請詳閱《佛光大辭典》,頁一二四二~一二四七「六十心」之條目。

舉出其中十心,分別說明其意義、對治之法。

二、舉日常生活或時事新聞之實例十則,以生活化的方式闡述此十心。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