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099 二、《中論》

此書是印度中觀宗及中國佛教三論宗的核心論典。是三論宗義學的淵源,其空義也直接影響了天台宗。

《中論》梵名為‭ ‬Mūlamadhyamaka-kārikā,又名《中頌》、《中觀論》、《正觀論》。它的語意是闡述中道理論、破斥邊見的論書。一般而言,用觀察的方法,去觀察中道,即「中觀」;用論證的方法來論說中道,即是「中論」。中,是正確真實,離顛倒戲論而不落空、有二邊。觀體是智慧,觀用是觀察、體悟。以智慧去觀察一切諸法的真實,不觀有無顛倒的知諸法實相慧,名為中觀。八正道的正見(正觀),即是中觀意。從本論開端的「八不頌」中看,本論所開示的,是正觀所觀的緣起正法。

《中論》有四卷、二十七品,是龍樹菩薩所造,鳩摩羅什譯,是古來的三論之一(《中論》、《百論》、《十二門論》),收於《大正藏》第三十冊。本論以《阿含經》為對象,從性空緣起的見地,建立佛教的一切理論。

本論的特色,可分三點來說明:

(一)有空無礙

以《中論》之文義而言,先論「空有無礙」。假名性空,於龍樹思想中,乃是融通無礙的,即空、即有的無礙妙義,須有中觀之正見,才得以知曉。所以龍樹依據緣起法說二諦教,說二諦教顯勝義空,解勝義空來見中道義。

(二)大小共貫

1.本論抉擇諸法真理,欲達我空、法空,即破自性見,故言三乘同一解脫門。本論亦是三乘共通的。

2.在〈觀法品〉中指出,得無我,無我所,洞達性空即得解脫。大小乘學者,都以性空為解脫門,此乃不同其他大乘學派之說。

3.於通達性空慧上,大小平等,其差別為何?乃在悲願的不同。

(三)立破善巧

1.龍樹立足於「一切法空」,一切法乃是緣起的。以此善巧破立一切。(即使你破了對方之謬誤,但不能建立自己,這種破立,即是不善巧。)

2.佛說緣起,是空、無我的緣起,才能建立一切。一切法不空,不但不能破他,也不能自立。故論云:「以有空義故,一切法得成。」

本論的重要思想是一切現象皆為緣起的、性空的、無自性的。然其基本原則,又可歸納於空義。二十七品中,除了〈觀法品〉與〈觀十二因緣品〉是正面陳述義理外,其餘諸品大部分頌文,都是指出外人的理論過失。其論證方法為:

(一)辯證法──中論方法論的基本型態

1.本論之所否定、所駁斥,正是要使人從正、反二個概念之矛盾境地裡醒悟,而突破常人之思惟、概念境界,以悟入非概念境界之性空中道實相。

2.對於生滅、一異等自性見,在辯證法裡,可視之為主題。而對此自性見的否定,即屬於辯證法的反題。由此正、反二概念之相互抵銷,乃能使人對自性見之法執有所了悟,而超越思惟概念之境界,以照知性空之理。

(二)歸謬法──本論最常用的辯論技巧

1.指出對方矛盾所在,使對方之論點,處處扞格不通,這就是歸謬法的特色。本論最常用的思辨,即為此法。

2.在於運用歸謬法時,本論最常用是「兩難式論證法」。即對方之論題,分析為正、反二面,而證此二面皆為錯誤。

(三)連鎖推理

連鎖推理,最為一般人所常用的推理方法。本論應用此推理方式的地方不少。如:〈觀顛倒品〉:「如是顛倒滅,無明則亦滅;以無明滅故,諸行等亦滅。」

〈觀三相品〉:「生住滅不成,故無有有為;有為法無故,何得有無為?」

龍樹作此論,乃為般若大義的詮釋者,阿含深義的抉發者,緣起性空之中道正見的宣揚者,可見此書在佛教中之地位。龍樹義學是大乘佛教義海的核心,而《中論》是龍樹思想的核心,它的價值更可得知。就批判角度而言,給佛教徒「依法不依人,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之強而有力的啟示,提供後人得以判別真偽。於佛學理論上,本論之立破善巧,使外人了解佛教的真義,是經得起辯駁、論證和邏輯檢查的。使人知道,佛學不同於其他宗教之獨斷教條,而是甚深真理之學。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