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090 師父的一封信:散發觀音的熱力

各位仁者:

前不久我從泰國回來,剛好碰上農曆二月十九日普門寺觀音法會,從信眾對觀世音菩薩至誠恭敬的禮拜中,我看到人人在尊敬觀世音、紀念觀世音,不禁讓我想起大家要學習觀世音菩薩的什麼功行?誠然,這些也就是我們佛光弟子所要學習的地方:

第一、我們要學習觀世音菩薩的應化

觀世音菩薩三十三應化身以及普門示現、度化眾生的事蹟在《普門品》中有詳細的記載:「應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現居士身而為說法;應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現宰官身而為說法;應以婆羅門身得度者,即現婆羅門身而為說法;應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得度者,即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而為說法……。」由此可見,觀世音菩薩應眾生根器,有三十三種應化身,十九次的說法。觀世音菩薩這種「千處祈求千處應」的應化,是多麼值得我們尊敬與學習啊!一直以來,我也在努力地學習觀世音菩薩的應化神通:為了推動人間佛教,我一下子飛到歐洲,一下子又在美洲,一下子又前往澳洲,七月分又打算去蘇聯……。有時候為了接引外籍人士,我到天主教、基督教的國家弘法;有時候為了度化海外華僑,我又到回教的國家傳教;我甚至馬不停蹄地奔走全省各地,希望盡力為大家帶來佛法的光明和喜悅!

各位也許會說:「我們哪有資格和師父一樣地到處去應化呢?」其實,大家在全山的殿堂發心度眾,就是諸佛菩薩的應化,大家到全省各地的別分院參與活動、演講說法,這難道不是佛陀的法音宣流、隨緣應化嗎?只要我們對所有的工作都能隨喜、隨緣,從小處做起,就是學習觀世音菩薩的應化。

第二、我們要學習觀世音菩薩的自在

我不禁又要問大家都能像觀世音菩薩一樣的逍遙自在嗎?任何人我們能自在相處嗎?任何事我們能自在處理嗎?任何道理我們能自在通達嗎?一顆心我們能使它自在無礙嗎?在禮佛、吃飯、讀書、做事的時候,我們都能自在修持嗎?如果大家在佛光山的任何單位工作都能自在,東西南北任何地方都能自在,忙閒冷暖都能自在,你我他人際關係都能自在,那麼,人人不也就成了觀自在了嗎?

自在,是要由誰來給我們呢?是阿彌陀佛?是釋迦牟尼佛?還是觀世音菩薩?答案是唯有我們自己才能去創造自在。當遇到不順意的境界,我能自在;不稱心的事情,我也能自在;碰到任何艱難困苦,我都能夠有信仰、有慈悲的力量安然自在。如果我們常常懷著一顆自在的心,處處隨物自在、隨人自在、隨心自在、隨緣自在、隨境自在、隨處自在、隨時自在、隨理自在、隨事自在,這個就是我們創造的自在世界啊!

第三、我們要學習觀世音菩薩的慈悲

一個人出家後,對金錢已經不再執著了,眷屬方面也漸漸淡化了,愛情更不再談了,我們什麼都可以沒有,但是不能沒有慈悲。觀世音菩薩就是憑著他那股大慈大悲,才能無處不在、常遊世間。這個「遊」就是自在,這個「遊」就是瀟灑。由於觀世音菩薩的無緣大慈,每個家庭都供奉著他的聖像;由於觀世音菩薩的同體大悲,每個人都喜歡將他的聖像掛在身上。一般人只是對喜愛的事慈悲,不喜歡的就不慈悲;只對自己情有獨鍾的人慈悲,對自己討厭的人就怎麼也慈悲不起來,這就是缺乏了平等的慈悲。而我們要學習觀世音菩薩,像觀世音菩薩一樣以平等的慈悲、無相的慈悲、積極的慈悲、無對待的慈悲,以及無貪求的慈悲去對待世間一切有情,因為心存慈悲,比擁有整個世界更為重要。

第四、我們要學習觀世音菩薩的智慧

《普門品》中有提到釋迦牟尼佛在講述觀世音菩薩三十三應化身、十九次說法,歷經七劫難去滿足人們求願的經過之後,座中的無盡意菩薩就解開頸項上的寶珠瓔珞要供養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卻不肯接受,釋迦牟尼佛就對觀世音菩薩說:「當愍此無盡意菩薩及一切眾生。」觀世音菩薩聞後即受其瓔珞,分作二分:一分奉釋迦牟尼佛,一分奉多寶佛塔。這段敘述究竟含有什麼意義呢?

原來佛陀一直強調觀世音菩薩的慈悲,無盡意菩薩就想以代表智慧的寶珠瓔珞供養觀世音菩薩,希望觀世音菩薩在度眾時除了要有慈悲,更要運用智慧,也就是所謂的「悲智雙運」。而觀世音菩薩不肯接受的原因,是在他的慈悲中已經具足智慧,並不是沒有原則的濫慈悲。後來釋迦牟尼佛請觀世音菩薩接受瓔珞供養的意思是智慧雖是本自具足,但也可以廣大結緣,使慈悲智慧融合一體,「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才更見圓滿。最後,觀世音菩薩不但接受了瓔珞,更將一分供養現世眾生的領導中心──釋迦牟尼佛,另一分供養代表一切眾生的真理法身──多寶佛塔。這裡,我們可以清楚地知道觀世音菩薩的慈悲中包含了清淨莊嚴的無上智慧。

各位仁者,我希望大家以觀世音菩薩的應化、自在、慈悲、智慧作為學習的榜樣,共同荷擔起如來家業,弘揚佛法,一起攜手努力,發揮服務大眾的精神,將我們的光與熱散布至世間每一個角落!

佛光世紀二十七年

一九九三年三月二十日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