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036 五、《圓覺經》

《圓覺經》是一部文約義豐、境界高超的經典。原文書寫相當精采,自古迄今閱讀此經而開悟的人相當多,如華嚴宗的祖師圭峰宗密就是一個例子。他研讀此經頗有心得,而且還寫了長達十六卷的《圓覺經大疏》。

《圓覺經》全一卷,全名為《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又作《大方廣圓覺經》、《圓覺了義經》。唐朝佛陀多羅翻譯,收於《大正藏》第十七冊。這部經是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等十二位大菩薩,次第向佛陀請問啟發「圓滿心智」的方法。全經主要說明大乘圓頓之理,以及如何觀行實踐之法。今將內容,以問題方式,予以說明:

(一)啟發吾人心智的基本觀念

了知佛與眾生同具如來藏的清淨智慧,能洞悉無明的真相如空花水月,就能免於輪迴之苦。

(二)啟發心智的四個步驟

1.以心遣境(離妄):心不執著一切虛幻的事物。

2.以離遣心(離覺):遠離執著的心。

3.以離遣離(遣離):除去遠離執著的心。

4.以極遠離遣離遠離(遣遣):連除去遠離執著的心,也徹底除去,而達一無所離、離無所離的境界,圓滿的清淨智才能顯現。

(三)啟發心智的程序

1.不要執著一切虛幻的事物。

2.修持戒律和禪定,並且找一個蘭若處居住。

3.常省察自己身體都是四大、五蘊假合,觀隨緣之妄念所生,無實體之存在。

4.由於對自身和自心的認識正確,而逐步不會再執著外在的事物。

(四)達成圓滿心智的三個問題

1.假如眾生本具圓滿心智,為什麼會有無明產生?

 佛說:無明乃無始以來就有的。眾生現仍在無明中,故不知無明如何產生,及除去無明以後的境界。

2.如眾生本來就有無明,為什麼又說眾生本具圓滿心智?

 佛說:如熔冶金礦,可提煉出金。眾生雖有無明,可是經過修行,無明自會消失,而現圓滿清淨心智。

3.眾生本具圓滿清淨智,而後再起無明,那聖者已發圓滿的心智,何時又會生無明或煩惱呢?

 佛說:既已除去無明,顯發圓滿心智,就不會再產生煩惱了。

(五)彌勒菩薩的四個問題

1.如何斷除生老病死的輪迴根本?


 佛說:去除貪愛。

2.輪迴眾生出生的方式有幾種?

 佛說:卵生、胎生、濕生、化生。

3.啟發心智有幾種差別?

 佛說:事障與理障的多寡而呈現五種差別。

(1)事障(煩惱障):導致生死。

(2)理障(所知障):妨礙正確知見。

而五種差別為:凡夫性、小乘性、大乘性、不定性、無善根性。

4.眾生有煩惱時,如何教化?

 佛說:以慈悲、願力,觀機而逗教。

(六)達成圓滿心智的斷惑與階位

1.凡夫:斷滅相無明,屬十信位。

2.未入地菩薩:斷異相無明,屬三賢位。

3.已登地菩薩:斷住相無明,屬十聖位。

4.達成圓滿心智:斷生相無明,屬佛果聖位。

(七)三種修持法

1.止定:從外在的清淨,和內心的定靜入手。

2.觀察:以清晰心志,體察身體內外事物之究竟實相,以慈悲心去引導眾生。

3.靜慮:除去內心煩惱和憂慮,不執著自身內外事物,連名相也不留心中。

(八)如何選擇自己的修持方式

佛陀指出,一切菩薩欲證圓覺,有二十五種修習禪定的方法。蓋無礙清淨慧,皆依禪定而生,禪定有三種,即:(一)奢摩他(靜行),(二)三摩缽提(幻行),(三)禪那(寂行)。於此,單修一行者有三人,三行互修者二十一人,三行圓修者一人,合為二十五人。此二十五人所修之禪定,稱為二十五種清淨定輪。

此圓覺二十五清淨定輪,依止「悟淨圓覺」根本,用上述三大修行法貫穿一切禪法,開展出菩薩的大三昧,以「知幻即離,離幻即覺」的見地,圓成無上的佛道。十方諸如來、三世修行者,無不因修此法而得成菩提。茲將內容列表如下:



(九)眾生心智無法顯現的原因

就是錯誤地執著「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四種名相。

(十)普覺菩薩的問題

1.向什麼樣的人學習?

 佛說:善知識、良師益友。

2.學習的內容避免四種偏差?

 佛說:

(1)造作的偏差(作病──為圓滿佛性而作。)

(2)任其自然的偏差(任病──佛性非任其自然而能顯現。)

(3)止息的偏差(止病──要拚命止息念頭,使心平靜,而達圓滿心智。)

(4)斷滅的偏差(滅病──要求滅煩惱,甚至連六根、六塵等不實物,而達空無所有之境界。)

3.學習心態?

 佛說:虔誠親近善知識,不生傲慢心、不吝惜自己生命及財物。

4.如何斷除錯誤之偏差?

 佛說:順境,不生貪愛;逆境、不生憎恨,一切眾生平等,如同自己父母。

5.如何立願?

 佛說:無邊眾生誓願度,而使之同圓種智。

(十一)三個簡易修行法

1.放下雜務,找一清淨處。

2.設定一時間而修,如百天、九十天。

3.找善知識指導,依其方法而修數息禪那法。

(十二)修持的利益與功德

天龍八部護持,免除各種災難和障礙,財物豐足,追求真理的信心,永不退轉。

整部經典,都是以闡明圓滿心智為主題,其主要目的,在於啟示我們認清自己的佛性及深藏的智慧,使我們認識真正的自我。如有興趣者,可再參閱《圓覺經道場修證儀》,了解實際之修行,及坐禪觀法、懺悔滅罪法,而入此《圓覺經》之法境。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