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313 三、聖弟子

【印度】

(一)龍樹菩薩

⒈基本資料:師在世年代,傳說不一,年壽又長。依學者研究推定,龍樹約生於西元‭ 一五○~二五○年之間。南印度人。‭ ‬‬

2.出家因緣:師與友人,到王宮中行淫亂,幾乎被殺,才感悟「欲為苦本」而出家。

3.龍宮取經傳說:傳說普遍。印順法師著《龍樹龍宮取經考》,論證龍樹取經處在烏荼,這裡在大海邊,傳說是龍王往來的地方。有神奇的塔,傳說是龍樹從龍宮取來的,這裡是善財童子的故鄉,與《華嚴經.入法界品》有關。‭ ‬

4.所造的論典:龍樹所造論典流傳在北方,經西域傳入中國。

 (1)西元五世紀初,譯出四部:*1《中論》四卷‭ 、*2《十二門論》一卷、*3《大智度論》一百卷、*4《十住毗婆沙論》十七卷。‭ ‬‬

 (2)西元七、八世紀,發現藏文譯本,主要有「五正理聚」:*1《根本中論頌》、*2《六十頌如理論》、*3《七十空性論》、*4《迴諍論》、‭ *5《廣破論》。師造論之多,世所罕見,遂有「千部論主」的美稱。‭ ‬‬

⒌重要思想

 (1)龍樹學派被稱為中觀派,提出「中道緣起」,貫通緣起與空性。龍樹重空性,而說緣起與空性,不是對立,而是相成的。其關鍵在沒有自性,緣起是無自性的,無自性所以是空的。緣起即空,也就是世間即涅槃。

 (2)二諦:「不依世俗諦,不得第一義」。

 (3)龍樹會通了《般若經》的性空、但名,《阿含經》的中道、緣起,也是其貫通了大乘佛法與原始佛法,互不相礙。

 (4)一切法義的成立,不是為了論議,論議是可破的,唯有修行以契入實相(第一義),才是龍樹論意的所在。

 (5)大乘的修行,一切依般若為導,然得無生忍菩薩,重於方便。

 (6)佛教史上的地位:‭ ‬

  *1付法藏第十三祖‭ ‬

  *2於中國、日本,尊為八宗之祖‭ ‬

  *3中觀派之祖‭ ‬

  *4千部論主‭ ‬

(二)世親菩薩

⒈基本資料:四、五世紀頃,北印度人。與其兄無著,初在「有部」出家,無著直入大乘,世親卻入經量部,立志改善有部教義。研究《大毗婆沙論》,而作《俱舍論》。最初抨擊大乘佛教,後以無著方便開示,始「回小向大」,弘揚大乘。

2.世親的著作:傳說有小乘論五百部,大乘論五百部,故有「千部論師」之稱,如今傳存的,在《大正藏》收有二十七部,《西藏大藏經》收有三十三部,其中較重要如下:‭ ‬

 (1)《阿毗達磨俱舍論》三十卷‭ ‬

 (2)《唯識三十頌》一卷‭ ‬

 (3)《唯識二十論》一卷‭ ‬

 (4)《佛性論》四卷‭ ‬

 (5)《攝大乘論釋》十卷‭ ‬

 (6)《辯中邊論》三卷‭ ‬

 (7)《十地經論》十二卷‭ ‬

 (8)《妙法蓮華經優波提舍》二卷‭ ‬

 (9)《無量壽經優波提舍》一卷

 (10)《涅槃經本有今無偈論》一卷

 (11)《涅槃論》一卷‭ ‬

3.重要思想

(1)唯識學的集大成者:自彌勒到無著所完成的是「種子識」變現的唯識學;到了世親即為「分別識」變現的唯識學。後世唯識學者,多用世親之說,以為世親才是唯識學的集大成者,以《唯識三十論》為代表作。無著的流派,在中國則另成「攝論宗」。‭ ‬

 (2)世親有小乘與大乘兩種立場。在大乘的範圍內,又有不同的立場:

  *1註解《法華經》、《華嚴經》、《涅槃經》、《般若經》、《維摩詰經》、《阿彌陀經》等。

‭  *2對阿賴耶識思想及如來藏思想都有涉及。在二者之間,雖重阿賴耶,但與無著不同,因為無著的論書中,未曾發現如來藏、本有佛性、常樂我淨等意趣,而世親的《十地經論》、《佛性論》,明白地宣揚這些教義。‭ ‬

4.佛教史上的地位

 (1)千部論主。‭ ‬

 (2)大乘佛教瑜伽行派的創始人之一。‭ ‬

⒌古世親與新世親的考證:據現代學者的考證,「新世親」是說一切有部,著《俱舍論》的論師;「古世親」是無著之弟,瑜伽行派之論師。歷來將二人混同之因,係因真諦所譯《婆藪槃豆法師傳》中以兩人為一人,其中間部分主要是「新世親」的資料,前後部分則為「古世親」的資料。‭ ‬

【中國】

(一)道安大師──中國佛教的開拓者

1.小傳

 (1)東晉佛教初期之中心人物(當時正逢亂世)。‭ ‬

 (2)生於東晉永嘉六年(三一二),一說建興二年(三一四),太元十年(三八五)示寂,世壽七十四歲。

 (3)常山扶柳人(河北正定縣南方),四歲父母雙亡,由義兄孔氏撫養成人。‭ ‬

 (4)十二歲出家,三年田間耕役,毫無怨尤,求師經教。初以一卷五千餘言《辯意經》,又以萬言《成具光明定義經》與他,於一天之中皆能解、能誦,師父大驚,深自肯定道安的才能。‭ ‬

 (5)二十四、五歲時會見佛圖澄,佛圖澄一見道安,深為賞識,與之談話終日。

 (6)「漆道人語驚四鄰」,佛圖澄講演經義,道安複講,其貌不揚為眾所輕,然以辯才、智慧而驚大眾。稱「漆道人」、「崑崙子」,係因道安面色黝黑,眾人輕蔑之語。又道安左臂上多長一塊皮肉,故尊稱「印手菩薩」‭ 。‬

 (7)「四海習鑿齒,彌天釋道安」,襄陽名士習鑿齒初次與道安會晤,二人相酬答的一段佳話。‭ ‬

 (8)「朕以十萬之師取襄陽,唯得一人又半」,前秦苻堅戰勝後回到長安,對臣權翼所說的話。一人即道安,半人指習鑿齒。‭ ‬

 (9)師於襄陽講說教化十五年,多次宣講《放光般若經》,創建規模宏大的檀溪寺,並曾雕造佛像。‭ ‬

 (10)被前秦苻堅,迎至長安,居五重寺,大事弘化。四年中,每年講《放光般若經》兩次。同時註經作序。

 (11)慧遠為弟子中之上首,於襄陽陷落時,與弟子數十人往廬山安居,後成蓮宗之祖。‭ ‬

2.重要功績

 (1)經典的註疏與撰寫經序(收錄在《出三藏記集》的經序中)。在中國佛教史上,尊之為註釋佛典之祖。‭ ‬

 (2)編著佛典目錄──《綜理眾經目錄》,可謂佛教目錄學之始。‭ ‬

 (3)開始倡行「釋姓」為沙門之共姓。‭ ‬

 (4)制定「僧尼軌範」,成為佛門憲章。舉出三條例:

  *1行香、定座、上經、上講之法。

  *2常日六時行道、飲食唱食法。‭ ‬

  *3布薩、差使、悔過等法。‭ ‬

 (5)就譯經工作的困難,提出「五失本、三不易」,以促進翻譯家注意。‭ ‬

 (6)亂世中兩度分散徒眾,擴張佛教布教的領域。‭ ‬

【參考資料】

1.《出三藏記集》卷十五 僧佑

2.《名僧傳》卷五 寶唱

3.《高僧傳》卷五 慧皎

4.‭《釋道安研究》 宇井伯壽‬

5.《中國佛教史上的釋 塚本善隆‭ ‬

6.〈中國佛教的研究第一 橫超慧日之論文‭ ‬

7.《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第八章釋道安》 湯用彤‭ ‬

8.《中國佛教通史˙第五章釋道安》 鎌田茂雄‭ ‬

9.《中國歷代思想家˙道安》(十七) 藍吉富著,王壽南編‭  商務‬

10.《佛光大辭典》「道安」條 頁五六二五下

(二)鳩摩羅什──中國佛教的譯經大師

⒈小傳

 (1)生卒年說法不一,約東晉時代龜茲人。‭ ‬

 (2)父親鳩摩羅炎出家後,為龜茲王奉迎為師,與王妹耆婆結婚,生羅什。‭ ‬

 (3)出家與參學

  *1七歲隨母出家,從佛圖舌彌學《阿毗曇經》。‭ ‬

  *2九歲至罽賓,師事槃頭達多,從其學習《雜藏》、《中阿含》、《長阿含》‭ 等。‬

  *3曾入宮與外道辯論,令其屈服而備受讚賞。‭ ‬

 *4十三歲在疏勒學習有部之《發智論》、六足論、《增一阿含》等。‭ 王特請羅什開座講《轉法輪經》。‭ ‬‬

 *5隨須利耶穌摩學習「大乘教與空觀思想」,並學中觀宗三論,此是羅什的思想由小乘步入大乘的轉捩點。‭ ‬

  *6龜茲時代──‭ ‬

A‭.集眾宣講方等諸經,闡示「諸法皆空,假名無實」之理。‭ ‬‬

B‭.於宮中受戒,從卑摩羅叉學《十誦律》。‭ ‬‬

C‭.苻堅遣呂光迎羅什,呂光割據凉州,苻堅亡,呂光自立為主,迫羅什破戒於宮中,因之講經自譬如臭泥中蓮華,請大家「但採蓮華,勿取臭泥」。‭ ‬‬

  *7凉州時代──

A‭.凉州十七年當中學會漢語,為晚年長安的翻譯事業尊定基礎。‭ ‬‬

B‭.僧肇來此向羅什學習教義。‬

  *8長安時代──‭ ‬

A‭.姚興迎羅什至長安,於逍遙園西明閣從事翻譯工作。‬

B‭.西元四○六年移住長安大寺,譯《維摩經》、《法華經》、《中論》‭ 《十二門論》、《成實論》等經論。‭ ‬‬‬

 (4)圓寂‭ ‬

 *1西元四一三年,於長安臨終時,自覺四大不調,三度日誦神咒,終力不逮,其言:「我以愚誠之身謬當傳譯,如所譯經不謬,焚身之後舌當不壞‭ 。」後於逍遙園荼毗,其舌果不爛壞。‬

  *2圓寂前譯有三百餘卷經論,只有《十誦律》未能充分整理。‭ ‬

2.重要思想

 (1)重般若經論:譯有《中論》、《百論》、《十二門論》、《般若》、《法華》、《大智度論》、《維摩詰經》,系統介紹中觀學說。‭ ‬

 (2)斥小乘之學:駁斥小乘「有部」論說,羅什曾習「有部」經論,後棄而就大乘之學。

 (3)明無我:羅什譯《中論》、《百論》之後,大為闡明「無我」思想。‭ ‬

 (4)主畢竟空:畢竟空,掃除一切相,既遣於有、又復空空,既「非有非無」、亦「無生無滅」;小乘觀法「生滅」為無常‭ ,大乘則以「不生不滅」為無常。‭ ‬‬

⒊翻譯著作:據《出三藏記集》卷三,共譯經三十五部二九四卷,其內容省略不列‭ 。‬

4.弟子

 (1)弟子有三千名之多,當時譯場中最少也有五百沙門從事翻譯,甚至譯《思益經》時,共集二千餘僧參與。‭ ‬

  (2)眾多弟子中,後人譽稱門下「四聖」、「八俊」、「十哲」,分別是:

  *1四聖:道生、僧肇、道融、僧叡。‭ ‬

  *2八俊:四聖外,加上道憑、道影、慧嚴、慧觀。‭ ‬

  *3十哲:八俊再加上道恆、道標。‭ ‬

⒌重要貢獻

 (1)為中國佛教帶來龍樹、提婆──中觀系的「一切皆空」教說。‭ ‬

 (2)羅什開始譯出《中論》、《智論》等重要大乘論典。且譯出龍樹、提婆的傳記,乃翻譯印度高僧傳之肇始。‭ ‬

 (3)羅什的出現與譯經事業,使中國佛教教理展開不同型態的發展,故為中國譯經史上劃時代的偉大翻譯家。‭ ‬

【參考資料】

1.《出三藏記集》卷十四

2.《高僧傳》卷二

3.《晉書》卷九十五

4.《中國佛教通史》(二) 第三章鳩摩羅什 鎌田茂雄著

5.《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第十章鳩摩羅什及其門下    湯用彤著

6.《佛光大辭典》「鳩摩羅什」條 頁五七○九中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