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010 師父的一封信:修行是自他受用

各位仁者:

這一個多月來,我走過印尼、馬來西亞、澳洲、香港,走過一些別分院,看到各地別分院在度眾工作上有一些需要改進的缺點,我們應該要自我反省,不要老是責怪別人,我有四點意見提供給大家:

一、辦事膽要大、心要細

本山的大眾,辦事的時候膽不夠大,膽不大就不能主動,不能積極向前,因循不負責,馬馬虎虎草率了事。做事壯大膽量,就肯擔當負責,勇猛奮進。膽大不是盲從妄動,胡作非為,因此膽大之外,心要更細。

有些人做事不經過仔細的思考,任性隨意,責罵信徒,傷害別人。譬如法會進行中,信徒用麥克風在幕後幫忙誦經,或在台前宣布事情,不但未加鼓勵,反而毫不留餘地指責信徒:「佛光山沒有用麥克風誦經、講話的規矩。」這都是不經過頭腦隨便說話。我們舉辦功德主會、信徒香會的時候,不都是拿著麥克風唱誦、說話的嗎?

我所謂的膽要大是指做事方面,對人情應該要細;但是我們的徒眾卻做事心小,裹足不前,罵人膽大,肆無忌憚。做人、做事就像做文章一樣,要有思想,要有智慧,要有精神內涵,事情才能辦得美好。

對事、對人就像煮一桌素菜,要細心用功夫,火候、調味恰到好處,飯菜才能可口,辦事也要多用智慧,不可草率成事。

二、做人待他寬、責己嚴

做人要心存敦厚,以責備別人的心來責備自己,以寬恕自己的心來寬恕他人,所謂「以責人之心責己,以恕己之心恕人」,有些人大部分都是責備別人很嚴厲,對自己卻很維護寬容,做錯了事不但不承認,反而有一大堆的道理。我走遍海內外各個角落,乃至到別人的團體、寺院,都受到對方熱烈的歡迎,但是我們有些徒眾分發到別分院去就任,這個分院不歡迎,那個別院不接受。為什麼別人歡喜我去普照,而不歡迎你們加入工作行列?因為我能夠實踐佛光人的信條,我確實能夠做到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所以別人自然會歡迎我。我到達任何地方,我肯幫助人、尊重人,與對方融和,給對方慈悲親切,給對方微笑、關心,自然能夠得到對方的認同。有些徒眾做學問雖然一百分,但是做人零分,修行一百分,做人零分,到處不受歡迎,如此又有何用呢?

三、弘法切實際、有深度

佛光山所推動的人間佛教、生活佛教,為海內外各地所接受,而過去的佛教之所以不能普及的原因,乃不切實際,開口閉口了脫生死、斷除煩惱、看破放下、不要金錢,這些實在很難做到。如果不曾到寺院來誦經、共修、布施,就不承認他為佛教徒。但是信仰基督教的信徒卻不一定要上教堂、看聖經、做禮拜這些儀式,只要心裡信仰就可以了,因此佛教徒愈來愈少,基督教徒愈來愈多。

對於信徒不可以要求太多,嫌他這不好、那不行。信徒對於寺院的法務工作不擅長,是想當然的事,如果他樣樣很精到,還需要僧眾來領導嗎?因此,今後我們對於社會大眾,只要他心中有佛,就承認他是佛教徒,如此,佛教的信仰人口才會增多。

另外,我們在弘法的內容上要講究實際、有深度,讓信徒有所得,不可抽象化,一昧談玄說妙。大家今後要講佛法,依經論、佛學辭典、教乘法數等內容,講專門的佛學名相、佛教義理、佛學思想,尤其傳燈學院的功課要確實融會貫通、實際運用。

此外,剛開始練習布教弘法,時間不宜太長久,半小時或四十分鐘,循序以進增長時間,不可好高騖遠,徒然貽笑大方。

四、修行自得利、他受用

大家應該要好好修行,所謂修行就是要體驗佛法。做事發心,發心就是修行;做事負責,負責就是修行;待人慈悲,慈悲就是修行;平日生活能夠禪悅法喜、安住身心,歡喜、安住就是修行;說話有佛法,就是修行。

修行要做到自得利、他受用,自己得到利益的同時,別人也能夠受用。譬如我說好話、讚歎對方,我得到對方的肯定、友誼,對方也受用歡喜;我慈悲行布施,對方受到利益,我也做了功德,這就叫做自得利、他受用的修行。修行如果只是自己得利,別人不能受用,就不能稱為真修行。

今後大家修行時,要自我衡量如何讓自己有利益的同時,也讓別人能夠受用,如果只是做一些別人沒有益處,圖利自己的行門,就不是究竟圓滿的修行。

時值年關歲末,一元復始,希望大家新的一年

學業道業事業

三業增上有成

佛光紀元二十六年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