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038 四、四馬喻

(一)定義

以馬之利鈍有四種不同,比喻眾生根基的四種分別。

出自於《雜阿含經》卷三十三(《大正藏》第二冊,頁二三四),列舉四種馬,比喻四種人悟入佛道之層次。請參閱《良馬喻經》表解(附錄)。

1.第一良馬,僅須顧視鞭影即善能觀察御者形勢、遲速、左右而隨御者之心。比喻聽聞其他聚落男女之疾病,乃至死亡之無常苦,能生怖畏而依正思惟者。

2.第二良馬,以鞭杖觸其毛尾則能觀察御者之心。比喻眼見其他聚落男女之老病死苦,能生怖畏而依正思惟者。

3.第三良馬,須以鞭杖稍侵皮肉,始能警覺而隨御者之心。比喻眼見聚落中善知識及親近之人受老病死苦,心生厭怖而依正思惟者。

4.第四良馬,須以鐵錐刺身傷及膚骨,然後方驚,牽車著路始隨御者之心。比喻於自身親受老病死苦,心生厭怖而依正思惟者。

(二)說明

一千三百多年前,當禪宗六祖惠能大師首度拜謁五祖弘忍大師,被責之以「獦獠無佛性」時,惠能大師義正辭嚴的回答:「人有南北之分,佛性無南北之分。」不但立即獲得五祖大師的賞識,這段公案也成了千古以來的佳話。是的,世間人因為資質、背景、因緣際遇、文化環境的不同,會有種種差異,但每個人均有修道悟道的機會與能力,則是相同的,這是所謂的佛性。至於道業成就的遲速,修道順利與否,則要看個人用心如何了。我曾經對弟子的性情、能力,有過數種分類:

1.四種徒弟

(1)很能幹,也沒有脾氣。

(2)很能幹,但脾氣很大。

(3)不能幹,也沒有脾氣。

(4)不能幹,但脾氣很大。

2.共事者之四等能力

(1)能領導人,也能接受人家領導。

(2)能領導人,但不能接受人家領導。

(3)不能領導人,但能接受人家領導。

(4)不能領導人,也不能接受人家領導。

3.僧有三種

(1)上等僧在師家犍槌下日益強壯。

(2)中等僧欣賞師家慈悲。

(3)下等僧利用師家影響。

4.四等知客

(1)頭等知客:慈悲、熱情、主動、無時不在、無事不在。沒有什麼解決不了的事,沒有什麼事不參與的,不受時間、空間限制,只要信眾開口一定樂於成全。

(2)二等知客:本分、親切、友愛、招呼。只要其職分內的事都會做得很好;與自己無關者,從不會去關心。

(3)三等知客:敷衍、客套、虛偽、應付。得過且過,絕不會讓自己麻煩。

(4)四等知客:凡事皆不可,凡事拒絕。

無論如何分類,最優秀者必然都能主動、用心、熱誠。處世如此,修道亦然。是以最利根的眾生,皆因主動而能深明世間實相而體證佛法。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