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023 四、四無所畏

(一)定義

據《增一阿含經》卷十九、卷四十二等載,佛有四種無所畏:

1.一切智無所畏:又作「諸法現等覺無畏、正等覺無畏、等覺無畏」。即對於諸法皆「覺知」,住於正見無所屈伏,具無所怖畏之自信。

2.諸漏盡無所畏:又作「一切漏盡智無畏、漏永盡無畏、漏盡無所畏」。即斷盡一切煩惱而無外難怖畏。

3.說障道無所畏:又作「障法不虛決定授記無畏、說障法無畏、障法無畏」。即闡示修行障礙之法,並對任何非難皆無所怖畏。

4.說盡苦道無畏:又作「為證一切具足出道如性無畏、說出道無畏、出苦道無畏」。即宣說出離之道而無所怖畏。

此四無所畏中,前二是佛所具足的自利功德,後二是佛所具足的利他功德。或說初、三、四的三種無畏,是顯佛的智德;第二無畏,是顯佛的斷德。智、斷二德具備,所要作的自利利他的大事就可完備,故說佛有四無所畏。

(二)說明

如果佛在廣大群眾中,公開對群眾說:「我是一切智人。」或說:「我已斷盡一切諸漏。」或說:「哪一染法與道相違,會障礙聖道的進修,使我所說的聖道不能成功。」或說:「依我所說聖道去實踐,一定能夠出離世間,且隨所修聖道,能夠除盡生死大苦。」群眾中若不信者,提出種種問難和反證;假如沒有自信的人,經過這麼一反問,便會畏懼或者自疑;但是因為佛是真正的覺者,且已斷盡諸漏,所以非常安穩地毫無所畏。因此,從佛陀的「四無所畏」,給予我們一個啟示:我們必須自己有修、有證,才足以令人信服;否則自度尚有問題遑論度人。永明延壽禪師在《自行錄》說:「須三業自相訓責,知我所作幾善、幾惡?是以若不自先檢責,何以化導群機?菩薩為度眾生故,先自修行。所以《淨名經》云:『資財無量攝諸貧民,奉戒清淨攝諸毀禁,以忍調行攝諸恚怒,以大精進攝諸懈怠,一心禪定攝諸亂意,以決定慧攝諸無智。』又經云:『自持戒,勸他持戒;自坐禪,勸他坐禪。』」我們作為一個修行人,最重要的就是要身心合一,方能自利利他。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