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188 十、五教十宗

(一)定義

五教十宗,是華嚴宗祖師賢首(法藏)所立之教判。「五教」,是就所詮法義之深淺,將如來一代時教分為五類:小乘教、大乘始教、大乘終教、頓教、圓教;「十宗」,是就佛說之義理區別為十種:我法俱有宗、法有我無宗、法無去來宗、現通假實宗、俗妄真實宗、諸法但名宗、一切皆空宗、真德不空宗、相想俱絕宗、圓明具德宗。

(二)說明

1.五教

(1)小乘教

*1名稱:又稱愚法二乘。因小乘行人迷執自法,愚於大乘法空之妙理,不堪聽受大法者所受持之教門。又稱小教、唯論小乘。

*2教義:此教應機施教,但說人空不說法空;縱少說法空,亦不明顯。但依六識三毒,建立染淨根本。

*3經論:四阿含等經;六足論、《發智論》、《毗婆沙論》、《俱舍論》等論。

(2)大乘始教

*1名稱

A‭.始教:是大乘之初門,為自小乘教出,始入大乘者所說之教法,未盡大乘法理,故名之為「始」。‬

B‭.分教:不言定性二乘無性闡提作佛,故立名為「分」。‬

*2教義

A‭.空始教:說諸法皆空,除有所得迷執,但未盡法體,故稱為「空始教」。‬B‭.相始教:說諸法皆由因緣生,且萬有皆有主體與現象之區別。主張五性各別,以其廣談法相,少述法性,只在生滅的事法上說「阿賴耶緣起」,故稱為「相始教」。‬

*3經論

A‭.空始教:《般若經》、《中觀論》等。‬

B‭.相始教:《解深密經》、《唯識論》等。‬

(3)大乘終教

*1名稱

A‭.終教:大乘終極之教門。此教言「定性聲聞」、「無性闡提」悉當成佛,方盡大乘至極之說,故名之為終。‬

B‭.實教:此教與實理相稱,故又名為實。‬

*2教義:此教少說法相,多說法性;或離說法相,亦會歸性。即說真如(如來藏)隨緣而生染淨諸法,其體本自清淨,故謂二乘及一切有情悉當成佛。

*3經論:

《楞伽》、《勝鬘》諸經;《寶性》、《大乘起信》等論說。

※大乘始教與大乘終教並立階位,漸次修行成佛,故總名為「漸教」。

(4)大乘頓教

*1名稱:頓教,速疾頓悟之教門,不依地位漸次而說。

*2教義:此教明「一念不生即名為佛」,不設斷惑證理之階位。於中不說法相,唯辨真性。一切所有,唯是妄想;一切法界,唯是絕言。

*3經論:《維摩詰經》。

(5)圓教

*1名稱:一乘圓教,說一乘而無礙圓滿之教法。

*2教義:此教說「性海圓融」,隨緣起成無盡法界,彼此無礙、相即相入。如因陀羅網、重重無際、微細相容、主伴無盡,於中明一位即一切位、一切位即一位,故十信滿心即成正覺。

*3經論

A‭.《法華經》:‬

對漸根行人,說會三乘於一乘→同教一乘

(即天台宗之圓教)

B‭.《華嚴經》:對頓根行人,不談三乘,直顯一乘→別教一乘。‬

2.十宗

(1)我法俱有宗

*1宗理:我、法俱有實體存在。

*2部派:人天乘及小乘中之犢子部、法上部、賢冑部、正量部、密林山部、經量部。

(2)法有我無宗

*1宗理:法體為恆有而無主觀之我存在。

*2部派:小乘薩婆多部、雪山部、多聞部、化地部等。

(3)法無去來宗

*1宗理:諸法之中唯以現在具有實體,過去、未來諸法則體用全無。

*2部派:小乘之大眾部、雞胤部、制多山部、西山住部、北山住部、法藏部、飲光部。

(4)現通假實宗

*1宗理:不但說過去、未來諸法沒有實體,於現在法中,除五蘊外皆無實體可得,亦皆為假有。

*2部派:小乘之說假部及《成實論》等。

(5)俗妄真實宗

*1宗理:世間法皆是虛妄,唯有出世法為實在。

*2部派:小乘說出世部等。

(6)諸法但名宗

*1宗理:一切諸法皆為假名,並無實體可得。

*2部派:小乘一說部。

(7)一切皆空宗

*1主張:諸法皆空。

*2部派:大乘空始教。

(8)真德不空宗

*1主張:一切事物之本性為真如,具足如來藏無漏之性功德;亦即真如之理與萬有之事無礙鎔融。

*2部派:大乘終教。

(9)相想俱絕宗

*1主張:真理乃超越境相、心想,而不可說、不可思議者。

*2宗派:大乘頓教。

(10)圓明具德宗

*1主張:諸法互不妨礙,而有重重無盡之關係,具性海圓明,具足眾德。

*2宗派:一乘圓教。

※上述前之六宗屬小乘教,原為窺基所立,後為賢首(法藏)所採用。

3.天台宗判教與華嚴宗判教:判教在中國十分興盛,唐代以來有二十餘家,其中最重要而系統最嚴密者,屬天台與華嚴二宗。

天台宗是從「法性」的觀念著手,著重心靈對法性的把握,由此而歷種種觀以成圓觀。故天台宗從內容上分佛法為藏、通、別、圓四教,各教所觀境皆不同。例如四諦之理,在「藏教」所說的是生滅四諦;在「通教」是無生四諦;在「別教」是無量四諦;在「圓教」是無作四諦。無作即事、事即理,無有造作。此時心靈的分別活動已不相應,現象上的法已去除,法性已從主觀之觀法中豁出,在這種圓觀下,乃能證見迷悟之當體即實相。

華嚴宗則是從「真心」的觀念著手,著重心靈活動所創生之境,由此而立小、始、終、頓、圓五教。內容之分別則在小乘上言六識;始教中雖說唯識,而僅及阿賴耶,但不及於如來藏;終教則說阿賴耶識,自另一義言之,即如來藏;頓教則顯一切法皆唯一真心;至華嚴圓教,更大彰顯真心之全幅大用、性海圓明、無礙自在,以徹入一切法。而「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從而形成「無盡緣起」,亦即由真心(佛心)開展出無限之莊嚴、美麗世界,這也是心靈昇華至極致後之圓觀。華嚴宗除了以義分教外,更以理開宗而判為十,其精神在顯示義理的層次,由小乘教而次第上升,最後進至華嚴無礙圓融的境界。這種義理層次的安排,就是「由有歸空」,再見「真實不空」,由此掌握一切佛義法理。

由此看來,天台、華嚴之圓教內容雖然不同,但其判教智慧則一。目的都是在掌握佛法之義理,並按內容、意義分類並且融通不相障礙。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