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092 一、各經論談的修道階位

1.七清淨

是《中阿含.七車經》及《清淨道論》(visuddhi-magga)所提:

(1)戒清淨:指極清淨的別解脫律儀戒、根律儀戒、活命遍淨戒及資具依止戒。

(2)心清淨:是極清淨的近行定之心用。即與四十業處相應的心,處於極清淨之階段。

(3)見清淨:如實而見名色為見清淨。

(4)度疑清淨:把握名色之緣,而越度了三世(過去、現在、未來)的疑惑,所建立的智,名為度疑清淨。

(5) 道非道智見清淨:遍知道與非道所建立的智,為道、非道智見清淨。

(6)行道智見清淨:以八智(生滅隨觀智、壞滅隨觀智、怖畏現起智、過患隨觀智、厭離隨觀智、欲解脫智、審察智、行捨智)通過八種智而到達頂點的「智頂之觀」觀及第九「諦隨順智」,是為行道智見清淨。

(7)智見清淨:達到須陀洹道、斯陀含道、阿那含道、阿羅漢道的四道智,為智見清淨。

2.十七階段

依據《中阿含》一八二經《馬邑經》;南傳《中部尼柯耶》三九經《馬邑大經》,將開始修行到阿羅漢的開悟,全部過程分為十七階級。

(1)慚愧具足:對自己與全體世間感到不滿意而生慚愧,亦即有充分的良心與自覺。

(2)身行清淨:即正業,正當的行為。

(3)語行清淨:正語,正當的言語。

(4)意行清淨:正思,正當的思惟。

(5)活命清淨:正命,正當的生活方式。

(6)守護根門:在感覺或認知時,不可執著於外在事物,謹防無恥或懈怠疏懶。

(7)於食知量:不暴飲暴食,自知食量。

(8)警寤精進:正精進,正當的努力。

(9) 正念正知具足:正念,正當的信念、憶念。

(10)獨住遠離、五蓋捨斷:遠離塵囂,住於適合入定的清淨處,並捨五蓋(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是為進入初禪之準備功夫。

(11)初禪

(12)二禪

(13)三禪

(14)四禪

[(11)~ (14) 四禪]

(15)宿住隨念智:即宿命智

(16)生死智:即天眼智

(17)漏盡智

[(15)~ (17) 三明]

3.四雙八輩

又稱四向四果。乃於部派佛教時,將原始經典所說的修道證悟階段加以整理而成。現配合聖者學道的類型(信仰型、理論型、禪定型)來說明之。其圖示如下:



*1須陀洹道(預流向):

即指入見道時,初見四聖諦之理,得無漏清淨智慧眼(即法眼淨)之階位。又因其直至預流果,不墮三惡趣,故又稱無退墮法。但因此位聖者尚未證入其果位,故不稱「果」而稱「向」,取其「趣向」初果之義。

*2須陀洹果(預流果):

又稱初果,指斷三界見惑(八十八使),預入聖道之法流,以第十六心入無漏聖道之階位。其僅於人界、天界中各往返七次,在十四生間必證阿羅漢果,故稱極七返有,或極七返生。

*3斯陀含道(一來向):

指已斷欲界九品修惑之前六品者。此位聖者因未斷後三品之修惑,故一度生於天界再來人間而入般涅槃,故稱「一來」。因其未證入其果,僅趣向第二果,故稱之。

又於一來向聖者中,斷除前三品或前四品,稱為「家家」聖者(即生一家至趣一家)。

*4斯陀含果(一來果):

第二果。指已斷除欲界九品修惑之前六品,並證入果位者。

*5阿那含道(不還向):

指已證一來果者,將斷除欲界九品修惑之後三品,將證入不還果之階位,以其趣向第三果,故稱「不還向」。

「不還向」中尚餘欲界末後一品或二品未斷者,須於欲界之天界受生一次,稱為一間,或一生、一種、一種子。

*6阿那含果(不還果):

第三果。已斷盡欲界九品修惑之後三品,而不再返至欲界受生之階位。

不還果又可分為五種阿那含:

A中般:不還果聖者死於欲界而生色界時,於色界之「中有位」入般涅槃者。

B生般:聖者既生於色界,未久即能起聖道,斷無色界之惑而入般涅槃者。

C有行般:生於色界,經長時之加行勤修而入般涅槃者。

D無行般:生於色界,但未加行勤修,任運經久方才斷除無色界之惑,而入般涅槃者。

E上流般:先生於色界初禪,漸次上生於色界餘天之中,最後至「色究竟天」或「有頂天」而入般涅槃者。

*7阿羅漢道(無學道):

已證不還果者,入於阿羅漢道,雖未證入其果,但已趣向於第四果,故稱之。

*8阿羅漢果(無學果):

已斷色界、無色界一切見惑、修惑,而超出三界,四智圓融,永入涅槃,不受後有,不再生死流轉之階位。

【補充說明】

A.八種修證之聖者(即八種人施設)

⒈隨信行:不閱讀教文,但信言說而得悟道者。

2.隨法行:由自己閱讀經典,隨法而行者。

3.信解:隨信行者,進入修道階位,稱為信解。

4.見到:隨法行者,進入修道階位,稱見到、或見至、見得。

⒌身證:於不還果中得「滅盡定」者,稱為身證。

⒍心解脫:由定力而於定障礙中得解脫者,又指渴愛之滅為心解脫。

⒎慧解脫:以智慧力斷除煩惱而得解脫者,又指無明之滅為慧解脫。

⒏俱分解脫:又作俱解脫。斷貪愛、無明,於定、慧俱得自在成阿羅漢者。

B.十八學人:又作十八有學。即:隨信行、隨法行、信解、見到、身證、家家、一間、預流向、預流果、一來向、一來果、不還向、不還果、中般、生般、有行般、無行般、上流般(阿羅漢果)。(參閱《中阿含》卷三十,《大品福田經》)

4.依據《俱舍論》所講之修道階位





5.三乘十地(《般若經》所提)



6.綜合大乘經典,提到的菩薩階位(附註三)供參閱。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