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312 六、六即

(一)定義

謂與真理相應、成為一體的六個階段。謂天台宗所立圓教菩薩修行時的六行位。

1.理即:謂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三諦妙理,本來具足。

2.名字即:謂聞三諦圓融之妙理,通達名字(名言概念),且能了解。以上為「外凡位」。

3.觀行即:依上玅解,發起觀行,理慧相應之位。行者在此位修十乘觀法(參閱《佛光大辭典》,頁四六三),依觀行分五品深淺次第,稱為「五品弟子位」。

4.相似即:謂止觀愈趨明靜而得六根清淨,斷除見思之惑,制伏無明,相似於真證者。

5.分證即:又作「分真即」。謂漸次斷破無明,分證中道真理之位,即由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等位,漸次破除一品無明而證得一分中道者。

6.究竟即:謂斷除第四十二品之無明,究竟諸法、無理不究之位。此即「妙覺位」,為圓教究竟之極果。

六即,又名六即佛,智者大師所創立。此六位雖有六種之別,而其體性不二、彼此互即,以示由凡夫修行乃至佛果的位次。蓋此六即之位,或顯法門之深淺,或明修行之次第。以「六」表示位次之高下有序,則可令修行人不生上慢心,以「即」表示理體之初後皆悉相同,則可令修行之人不生退屈之心。又附有此「六即位與五十二位、八位關係表」(附註五)供參閱。

【舉例】

《涅槃經》有貧女寶藏喻六即之說。

⒈理即:如貧女具有寶藏而不知其所在

2.名字即:如聞後始知其所在

3.觀行即:如知道後開始挖掘

4.相似即:如挖掘後自外觀看

⒌分真即:如入內應分取用

⒍究竟即:如盡得財寶自在利用

(二)說明

天台宗把「惑」分為:見思、塵沙和無明三種。「見思惑」,有令眾生招感界內分段生死果報之力,即小乘的見、修二惑。「塵沙惑」,猶同所知障,為不通達一切事理之惑,其數很多,故喻名塵沙。如不斷此惑,則度生攝化的妙用,就不得自在。「無明惑」,為覆蔽中道實相之惑,與「塵沙惑」同有招感界外變易生死果報之力。然而這三惑原為同體,只約粗、中、細而權分為三種而已。如配於三諦來說,「見思惑」是迷於空諦理的;「塵沙惑」是迷於假諦理的;「無明惑」是迷於中諦理的。且因三諦是圓融的,故證一諦時,即三諦同證;得一智時,即三智同得;斷一惑時,即三惑同斷。即所謂:三惑同斷,三智一心中得。雖然如此,但實際的觀智有明昧淺深之別,是故所斷之惑,亦由粗至細,先在「信位」斷見思、塵沙,「初住」以後斷無明,計立有六即位的階段。設六段的階級,藉以破除謂己與佛平等的暗禪者之增上慢,並示所證法體初後無別,藉以防止高推上聖,謂己無份的好文者之自卑感。如此抑高扶卑,深入圓旨,實為「六即」的本義。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