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154 六、梵唄讚偈

梵唄讚偈是以曲調誦經,讚詠、歌頌佛德。又作聲唄、讚唄、經唄、梵曲、梵放、聲明,略稱「梵」。「唄」,全稱唄匿,又作婆師、婆陟,即讚歎、止斷之意,因依梵土(印度)曲譜詠唱,故稱梵唄。

聲唄,有醫治身心之疲勞及強化記憶之作用,故佛世時允許比丘唱誦。佛陀入滅後,梵唄普遍流行。佛教東傳,因梵音多複音,漢語單奇,若用梵音詠漢語則聲繁偈返,以漢曲詠梵文則韻短詞長。故以漢曲歌詠梵文,或梵腔詠漢語均不易。中國讚唄之起源,相傳為曹魏陳思王曹植遊魚山(山東省東阿縣境),聞空中梵天之讚深有體會,摹其音節寫為梵唄,撰文制音,遂刪治《太子瑞應本起經》,作〈太子頌〉,又著〈菩薩睒子頌〉,此乃合漢曲製梵唄之始。

梵唄主要用於三方面:一、講經儀式,一般行於講經前後。二、六時行道,即後世之朝暮課誦。三、道場懺法,旨在化導俗眾,其儀式尤重歌詠讚歎。

讚偈,是讚美佛菩薩及祖師等功德偉業之韻文章句。如《佛本行集經》卷四載,世尊於過去世曾讚歎弗沙佛,而說四句偈:「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

一般認為學習讚唄有如下功德:一、能知佛德之深遠;二、體制文之次第;三、令舌根清淨;四、得胸臟開通;五、處眾不惶;六、長命無病。(《南海寄歸內法傳》卷四〈暫用之禮〉)故名山大剎於結夏安居時,定習唱讚頌為日課,稱為「學唱念」。唱念內容除《水陸道場儀軌》、《瑜伽燄口》等屬於應赴佛事外,古德讚頌多於課誦、祝延等舉唱,有六句讚及八句讚等。如〈香讚〉即為六句讚,有數種,主要代表作品為〈爐香讚〉;八句讚,係由八句讚詞構成,多於誦經之後,法事中間唱之,又稱「大讚」。如〈三寶讚〉、〈彌陀佛讚〉、〈藥師佛讚〉。唱念方法之說譜法,只用點、板,以鐺、鉿等敲唱。其音量大小,音階高低及旋律過門等,均依口授。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