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279 十二、三無性

(一)定義

佛陀恐怕眾生執著諸法之「三自性」為實體有,故舉出「三無性」來說明「三性」各具空義。

1.生無性:針對「依他起性」而立。諸法緣聚則生,緣散則滅,非自然生起,是無常的假有,如同幻事,故說「生無性」。

2.相無性:針對「遍計所執性」而立。遍計所執是基於迷情所生的假相,是妄境而非實有,猶如人因眼翳而見空中之花,故說「相無性」。

3.勝義無性:針對「圓成實性」而立。勝,即是殊勝的無漏智(無分別智);義,即境界。真如是殊勝的真理,也是根本無分別智的對境,故稱勝義。「圓成實性」的真如,是空我、法二執所現,是畢竟無相,離言絕慮,了不可得,故曰「無性」。是假說無性,非真無性,此稱「勝義無相」,猶如無一切眾色才能顯出虛空。

(二)說明

1.三無性是「密意說」、是「了義說」。

所謂「密意」,就是隱藏之意旨,指佛陀特殊之意趣。因為佛陀之真意與眾生所理解者不同,故稱為「密」。也就是說,真理即使經過詳細的說明,眾生也難測其理,故佛以方便教說,使眾生易於了解。

所謂「了義」,就是直接完全顯示真理之說,非因順應眾生之理解程度,而以方便法門漸次引導。‭ ‬

三性中之「依他起性」與「圓成實性」並非真正無性,而是為否定世俗妄執「實性」所說,故為「密意說」,非「了義說」。

2.中道實相

三性,是從「有」的方面來說明宇宙萬有的自性;三無性,則從‭ 「空」的立場來詮釋諸法皆空的至理。三無性是依三性而建立,若以三性來論萬有的實相,則「依他起性」為假有,「圓成實性」為真有。然假有處便具生無性義,真有處亦不離勝義無性義。如此則「有」非偏實有;「空」非偏但空,而是「即有之空,即空之有」、「非有非空,即空即有」,中道實義由此而成。

所謂「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一切萬有的當體是無分別智才能證知,非迷情所能測見。佛陀說空道有皆是為遮止邊執,詮顯中道妙諦的方便。因此,我們聽經聞法、披讀藏典,均須明瞭其背景及立場,消文解意而不著於文字表相。否則執持一邊則違佛旨,同時也形成了修道的障礙。

本科作業

請將《法華經》七個譬喻以白話文寫出,並闡述其意。

提示:

1.〈譬喻品
〉

2.〈信解品〉

3.〈藥草品〉

4.〈化城喻品〉

5.〈五百弟子授記品〉

6.〈安樂行品〉

7.〈如來壽量品〉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