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056 二、聖像種類

佛教各種聖像的主要目的約為:

一、以備佛教徒供養敬奉之用。

二、以備寺院殿堂莊嚴之用。

天王殿

山門內的第一重殿,供彌勒菩薩。彌勒菩薩像後供「韋馱天」,面向北。東西兩旁供「四大天王像」。

(一)四大天王

1.東方持國天王名「提多羅吒」,能護持國土,所以此天王手中持琵琶以作標幟,護持東方弗婆提洲人民。

2.南方增長天王「毗琉璃」,能令他人善根增長,所以手中持劍,護持南閰浮提洲人。

3.西方廣目天王「毗留博叉」,能以淨眼觀察人民,所以手中纏繞一龍,護持西瞿耶尼洲人。

4.北方多聞天王「毗沙門」,有大福德,護持人民財富。右手持傘,表福德之義,護持北鬱單越洲人。

(二)彌勒菩薩

依《彌勒上生經》、《彌勒下生經》所載,彌勒出生於南天竺婆羅門家庭,名阿逸多,意譯慈氏,後為佛弟子,先佛入滅,以菩薩身住於兜率內院中,為天人說法。世尊曾預言授記,當其壽四千歲(約人間五十七億六千萬年)盡時,將由兜率天下生此世,於龍華樹下成佛,分三會說法。

中國一般寺廟供奉笑口常開胖彌勒像,為五代時浙江奉化的契此和尚。因平日常攜一布袋教化,很得群眾信仰。臨終時說了一偈語:「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終不識。」(《景德傳燈錄》)因此,人們認為布袋和尚是彌勒菩薩的化身,就在寺院的天王殿正中塑了他的像。

(三)韋馱天

伽藍的守護神,南方增長天八大將軍之一,乃四天王下三十二將軍之首。其形象身著甲冑,合掌或手捧寶劍。於中國,傳說唐朝道宣律師曾與天人會談,說及南方天王部下有一位韋將軍,常周行東南西三洲(北洲無出家人),護助諸出家人(見《道宣律師天人感通傳》)。宋代以後,便在各處的寺中,均設有韋馱天像。一般稱之為韋馱菩薩。

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即是正殿,或稱大殿。大雄,是稱讚釋迦牟尼佛威德高上之意。

(一)釋迦牟尼佛

是佛教的教主,二千五百年前印度釋迦族的王子出家成佛,建立了佛教,所以稱為「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像有各種不同的姿勢,主要的有兩種:

1.成道相:結跏趺坐,左手橫置左足上,名為「定印」,表示禪定;右手直伸下垂,名為「觸地印」,表示佛陀在成道以前的過去生中,為了眾生犧牲自己的頭目腦髓,這一切唯有大地能夠證明,因為這些都是在大地上作的事。

2.說法相:結跏趺坐,左手橫置左足上,右手向上屈指作環形,名為「說法印」,表示佛說法的姿勢。

另外有一種立像,左手下垂,右手屈臂向上伸,名為旃檀佛像。傳說是佛在世時,印度優填王用旃檀木按照佛的形容所作。下垂名「與願印」,表能滿眾生願;上伸名「施無畏印」,表能除眾生苦。後來仿照此形象製作的也叫作「旃檀佛像」。一般多在釋迦牟尼佛像旁,塑有兩位比丘立像,一為老者、一為中年,這是佛的兩位弟子。年老的名迦葉尊者,中年的名阿難尊者。

(二)三世佛

有的大殿中是供三尊佛,其意義為:

1.代表中、東、西三方不同世界的三寶佛:中間一尊是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教主釋迦牟尼佛;左邊是東方淨琉璃世界的藥師琉璃光佛,結跏趺坐,左手持缽,表示甘露,右手持藥丸(又稱摩尼寶珠);右邊是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結跏趺坐,雙手疊置足上,掌中有一蓮台,表示接引眾生。三寶佛的旁邊有的各有二位菩薩立像或坐像,在釋迦牟尼佛兩旁的是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在藥師佛兩旁的是日光菩薩、月光菩薩;在阿彌陀佛兩旁的是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這六位菩薩是這三尊佛的上首弟子。

2.三世佛:又有以現在、過去、未來為三世佛的。正中是現在佛,就是釋迦牟尼佛;東邊是過去的迦葉佛;西邊是未來的彌勒佛。

(三)五方佛

有的寺院大殿裡供奉的是五方佛。正中是法身佛,名毗盧遮那佛;左手第一位是南方寶生佛,表福德;第二位是東方阿閦佛,表覺性;右手第一位是西方阿彌陀佛,表智慧;第二位是北方不空成就佛,表事業。這五佛,根據密宗的理論,是綜合說明佛的意義。

(四)十八羅漢

一般寺院的大殿兩側多安奉有十八羅漢。這是因為佛在涅槃以前,囑咐了十六位大阿羅漢,讓他們不要涅槃,常住世間為眾生培福德。其名字是:1.賓度羅跋囉惰闍,2.迦諾迦伐蹉,3.迦諾迦跋厘惰闍,4.蘇頻陀,5.諾距羅,6.跋陀羅,7.迦理迦,8.伐闍羅弗多羅,9.戍博迦,10.半托迦,11.囉怙羅,12.那伽犀那,13.因揭陀,14.伐那婆斯,15.阿氏多,16.注荼半托迦。五代以後或加上《法住記》的作者難提密多羅和《因果識見頌》作者摩那羅多二人,成為十八羅漢。或錯將第一尊賓度羅跋囉惰闍分為二人,加難提密多羅(慶友)而作為十八羅漢的。

觀音殿(或稱大悲殿)

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是西方極樂世界的上首菩薩,表現一切佛的大悲心,所以是救世之最切者。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諱,後來簡稱「觀音菩薩」。他的形象有多種不同,常見有下述三種。

1.聖觀音像:就是一首二臂,結跏趺坐,手中或持蓮花、或結定印的尊嚴像,天冠中有阿彌陀佛像。

2.自在觀音像:就是一足盤膝,一足下垂,很自在的形象。尊像旁或有一淨瓶,盛滿甘露,瓶中插柳枝,象徵觀音以大悲甘露遍灑人間。觀音像旁有一童男、一童女像,童女為龍女,因為《法華經‧提婆達多品》中說,有龍女成佛的故事,而觀音又是住在南海普陀洛伽山,因此有「龍女拜觀音」的傳說。童子即善財童子,因《華嚴經》中說,善財童子為求佛法,參謁五十三位善知識,其中曾謁觀世音菩薩而得到教益。

3.千手千眼觀音像:千手千眼觀音,俗稱為千手佛,那是錯誤的。「千手」,表護持眾生;「千眼」,表觀照世間。是觀世音菩薩慈悲救世的無窮悲願具體化的表現。

千手觀音常見的形象有兩種,一種是四十二臂觀音,即本具的兩手兩眼外,左右另各有二十只手,每只手上又各有一眼,兩邊共計四十只手四十隻眼,以此乘以二十五有(即二十五種眾生生存的環境,包括在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即成千手千眼。據《大悲心陀羅尼經》載,四十臂所持之物或所呈之手相各為:

(1)施無畏手,手下伸、掌向上,意為除一切眾生怖畏。

(2)持日手,救眼暗無光者。

(3)持月手,救患熱病令清涼。

(4)寶弓手,為眾官位者。

(5)寶箭手,令善友早相遇。

(6)淨瓶手,為求生梵天者。

(7)楊枝手,除種種病難。

(8)白拂手,除惡障。

(9)寶瓶手,為調和眷屬。

(10)盾牌手,辟一切惡獸。

(11)鉞斧手,除一切王難。

(12)髑髏寶杖手,役使一切鬼神。

(13)數珠手,能得一切佛接引。

(14)寶劍手,降伏一切鬼神。

(15)金剛杵手,摧伏一切怨敵。

(16)鐵鉤手,能令龍王擁護。

(17)錫杖手,慈悲覆護一切眾生。

(18)白蓮花手,成就種種功德。

(19)青蓮花手,為生十方淨土。

(20)紫蓮花手,能見十方諸佛。

(21)紅蓮花手,能令生天。

(22)寶鏡手,成就大智慧。

(23)寶印手,成就大辯才。

(24)頂上化佛手(二手),為得諸佛摩頂受記。

(25)合掌手(二手),令一切人及鬼神愛敬。

(26)寶篋手,能得土中伏藏。

(27)五色雲手,令速成佛道。

(28)寶戟手,能辟除怨賊。

(29)寶螺手,號召天神。

(30)如意寶珠手,能令富饒。

(31)罥索手,令得安穩。

(32)寶缽手,令身體安穩。

(33)玉環手,令得僕役。

(34)寶鐸手,令得上妙音聲。

(35)五股杵手,能降伏天魔外道。

(36)化佛手,生生不離佛。

(37)化宮殿手,生生在佛宮殿中,不受胎生。

(38)寶經手,令博學多聞。

(39)金剛輪手,直至成佛終不退轉。

(40)蒲桃手,令稼穀豐收。

此外,也有將四十臂加甘露手而成四十一臂;亦有加上中央的蓮華合掌(兩手),或者入定印(兩手),而成四十二臂;另有在蓮華合掌、入定印外,加上麥穗手、羯磨輪手、寶矛手、寶錘手,共成四十八臂。

一般四十二臂觀音是立像,而四十八臂觀音是坐像。無論四十二臂還是四十八臂,都是觀音菩薩慈悲救世無窮悲願的具體化和形象化。

地藏殿

地藏菩薩

大乘經中所說的他方世界的菩薩,形象一般是結跏趺坐,右手持錫杖,表愛護眾生,也表戒修精嚴;左手持如意寶珠,表滿眾生的願。也有的是立像。又有在兩旁侍立一比丘、一長者像的。這是因為唐朝有一位新羅(現在朝鮮)王子金喬覺出家,名「金地藏」,來到中國安徽九華山,受到當地閔長者的供養。閔長者的兒子從他出家,法名道明。後人便稱金喬覺是地藏菩薩的化身,閔長者父子成為地藏的脇侍,而九華山就成為地藏菩薩的應化地。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