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112 一、中峰明本禪師(一二六三~一三二三)

明本和尚,自號中峰,又號幻住道人,為元朝臨濟宗僧人,俗姓孫。十五歲時立志出家,參學於天目山師子院的高峰原妙禪師,一日,師讀誦《金剛經》恍然開悟。二十四歲那一年,從原妙禪師剃度出家。原妙示寂以後,中峰禪師(一二九九)隱居於湖州城郊的弁山(卞山)結庵,名幻住庵,也嘗駐錫於吳江、廬州、六安山等地,但時而泊於船中,時而止於庵室,居無定所。延祐五年(一三一八),在眾人勸請下還居天目山,世譽為「江南古佛」。仁宗感其威德,卻召聘不出,僅接受金襴袈裟及「佛慈圓照廣慧禪師」封號,並且改師子院為「師子正宗寺」。至治三年(一三二三)八月示寂,世壽六十一。天曆二年(一三二九),加諡「智覺禪師」,塔號「法雲」。

中峰禪師語錄收於《大正藏》者,稱為《天目中峰和尚廣錄》,共有三十卷,為參學門人北庭慈寂所輯錄。其中收錄示眾、小參、雜著、偈頌等。中峰禪師並且廣泛引用各經典要旨及諸宗師話頭,融合諸說而主張禪淨習合、教禪一致,故世人有「佛法中興本中峰」之讚。另有日本所刊行《天目明本禪師雜錄》三卷,收於《卍續藏》第一二二冊,載錄《中峰和尚廣錄》所未記之部分。

(一)勸念阿彌陀佛(《卍續藏》第一二二冊,頁七三四)

是心是佛是心作佛*1,三世諸佛證此心佛。

六道眾生本來是佛,只因迷妄不肯信佛。

智者覺悟見性成佛,釋迦世尊開示念佛。

彌陀有願接引念佛,觀音菩薩頭頂戴佛*2。

勢至菩薩攝受念佛*3,清淨海眾皆因念佛。

六方諸佛總讚念佛,祖師起教勸人念佛。

捷徑法門惟有念佛,一代宗師個個念佛。

古今名賢人人念佛,我今有緣得遇念佛。

念佛念心念心念佛,口常念佛心當敬佛。

眼常觀佛耳常聽佛,身常禮佛鼻常數佛。

香花燈燭常供養佛,行住坐臥不離念佛。

苦樂逆順不忘念佛,著衣喫飯無不是佛。

在在處處悉皆有佛,動也是佛靜也是佛。

忙也是佛閒也是佛,橫也是佛豎也是佛。

好也是佛惡也是佛,生也是佛死也是佛。

念念是佛心心是佛,無常到來正好念佛。

撒手便行歸家見佛,一道圓光*4即性空佛。

了此一念是名為佛,常住不滅無量壽佛。

法報化身同一體佛,千佛萬佛皆同一佛。

普勸有緣一心念佛,佛不念佛失卻本佛*5。

貪瞋嫉妒自喪其佛,酒色財氣汙天真佛。

人我是非六賊*6劫佛,一息不來何處求佛。

地獄三途永不聞佛,萬劫千生悔不念佛。

叮嚀相勸念自己佛,急急回光休別覓佛。

念念不昧誰不是佛,願一切人自歸依佛。

回向西方發願念佛,臨命終時親睹化佛*7。

九品蓮台禮彌陀佛,得無礙眼見十方佛。


【主旨】

中峰禪師以即心作佛之理,明示諸佛菩薩、古來聖德,皆以念佛為根本之清淨法門,以起信後世。若能於行、住、坐、臥,語默動靜之中,老實念佛,必能於「臨命終時親睹化佛,九品蓮台禮彌陀佛,得無礙眼見十方佛!」

【註釋】

*1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此即心即佛的思想來自《華嚴經》「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傅大士〈心王銘〉云:「了本識心,識心見佛;是心是佛,是佛是心;念念佛心,佛心念佛……自觀自心,知佛在內,不向外尋;即心即佛,即佛即心。」自禪宗立場而言,若不解『是心是佛』,則猶如騎驢而覓驢不著。禪宗大師馬祖道一專用此語接引學人,如《無門關》第三十則公案:「馬祖因大梅問:『如何是佛?』祖云:『即心即佛。』」

*2觀音菩薩頭頂戴佛:諸經中以觀音菩薩為阿彌陀佛脇侍,常住西方極樂世界輔施教化;在密教中,謂此菩薩與阿彌陀佛原為因果之異,尋其本覺即為無量壽佛,但由本誓故示現大悲形。菩薩的形像極多,而頭頂幾乎都飾有佛像,如十一面觀音,象徵常樂我淨之佛果境界。

*3勢至菩薩攝受念佛:《首楞嚴經》卷五〈念佛圓通章〉中記載:大勢至菩薩在因地時,以念佛心入於無生法忍,故亦以此攝受娑婆世界之念佛眾生,同歸淨土。

*4圓光:自佛菩薩頂上放射之圓輪光明。人臨命終時,若能心不貪戀,意不顛倒,念念是佛,則必能蒙佛慈光攝受,接引西方。

*5本佛:《法華經》卷五〈如來壽量品〉:「我成佛已來,甚大久遠,壽命無量阿僧祇劫,常住不滅。」這是說明世尊為久遠實成之本佛。若對「本佛」而言,始成正覺之世尊即稱「跡佛」。此外,本佛又指自己心內之佛性。日本淨土真宗則以阿彌陀佛為諸佛中之王,稱為本佛。其他現於極樂海中之諸佛,則為末佛。

*6六賊:《楞嚴經》卷四、《涅槃經》卷二十三中,皆以賊譬喻六塵。因六塵以眼等六根為媒,而能劫奪一切善法。

*7化佛:指隨應機宜而忽然化現之佛形。如《觀無量壽經》云:「於圓光中,有百萬億那由他恆河沙化佛,一一化佛亦有眾多無數化菩薩以為侍者。」又千手觀音四十手中,其左手之一手所持之佛即為化佛,稱為化佛手。

(二)即休*1歌(《卍續藏》第一二二冊,頁七三三)

道人之休即便休,不待朝暮并春秋,此休不隔第二念,只於當念機*2全收。有問道人何緣休得速?生死輪迴如轉轂*3,自恨從前不肯休,枉被塵勞苦构束。即今更不肯休去,意馬情猿欄*4不得,隨聲逐色如跳丸,瞥轉機輪無覓處。即今不休何日休,壯色不停如水流。古今多少未休者,髑髏堆積如山岳。休復休,更休休,任是北鬱單越*5,誰管南瞻部州。只將一箇大休字,千古萬古為同儔*6。你不見,二千年前甘蔗種*7,走入雪山拖不動,等視富貴如冰花,更不打他三界閧*8。自從那時一休直到今,黃金裹面光嚴身,千葉紅蓮捧雙足,不染世間煩惱塵。即便休來還不早,更不即休徒懊惱。世出世間一齊休,此時方達菩提道,休盡菩提道亦空*9,白雲壓碎須彌峰,到頭佛也不要做,從教四海揚真風*10。

【註釋】

*1即休:指當下捨離塵縛,斬斷世俗葛藤的態度。

*2機:向外攀求的念頭。

*3轉轂:「轂」,音「ㄍ ㄨˇ谷」,指車輪中心點可以穿軸的圓圈,多由木頭或金屬製成。「轉轂」意指轉動輪軸;此處喻為生死輪迴就如轉動之後的輪子,沒有開始,沒有結束,亦無歇止。

*4欄:同「攔」。此句意指人的心念,猶如猿猴,逐聲逐色,未曾停止。

*5北鬱單越:即北俱盧洲,為須彌四洲之一。此洲無有地獄,具平等、寂靜、淨潔、無刺等四德;且命終之後,得生忉利天或他化自在天,為四洲中果報最殊勝者。

*6儔:意為「伴侶」。

*7甘蔗種:指悉達多太子。據《佛本行集經》卷五記載,淨飯王六代之祖被射殺,從血塊中生出二莖甘蔗,後更由甘蔗生一男一女,故姓為「甘蔗」。

*8閧:意為「吵雜聲」。

*9休盡菩提道亦空:縱使有菩提可求,也只是修道過程的一種方便,最後連得到菩提,那顆有所得的心,也一併破執,才能成就諸佛境界。誠如六祖惠能偈云:「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10從教四海揚真風:意指澈見真如本性之後,跳脫三界火宅,切斷輪迴之苦的大解脫、大自在。

(三)示恩禪人(《卍續藏》第一二二冊,頁七八○)

不殺生,殺生則斷慈悲種。

不偷盜,偷盜則斷喜捨種。

不淫欲,淫欲則斷解脫種。

不妄語,妄語則斷真實種。

不飲酒,飲酒則斷智慧種。

不瞋鬪,瞋鬪則斷忍辱種。

不退菩提心,退失菩提則斷滅佛種。


如上七戒,不缺、漏、破、犯。斷此身口意各種惡事,則七種清淨出世間種子,或保護圓滿,則超越三界,現優曇花,續佛壽命。

【主旨】

中峰禪師以此七戒為出世間之清淨種子;不僅從消極與積極二途闡明戒律之根本精神,予人簡明之概念掌握;而其中深意猶明,行者不可不察!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