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012 師父的一封信:共生的地球人

各位仁者:

幾天前我應邀到國立中山大學演講,對該校的師生說「人生生涯的規劃」,使我想到佛光山的弟子,你們跟隨我出家學佛,對於自己的人生是否也妥善地做了生涯的規劃呢?

孔子自敘他十五歲始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乃能從心所欲而不踰矩。儒家主張人的一生要: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以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的完成,使現世的成就得以延續到未來。這是中國傳統儒家生涯規劃的典型。

古印度的婆羅門教,把人生規劃為四個階段:第一個二十年是完成教育期,第二個二十年屬服務社會期,第三個二十年為教化人間期,第四個二十年則為遊歷世界期,概括了自我成長、成果回饋以及自我實現的圓滿。

中國的金朝權認為一個人從二十五歲後,以十年為一分期,每一階段應有不同的作為:

二十六至三十五歲是立志期,首應建立個人奮鬥的目標。

三十六至四十五歲是建立期,開始發展功名事業。

四十六至五十五歲是成就期,功名事業已臻成就圓滿。

五十六至六十五歲是維持期,一方面持續既有的成就,一方面把事業傳授給最佳的接班人。

六十六歲以後為傳益期,實際上是退而不休,繼續貢獻,把豐富成熟的人生經驗傳示於後人。

其實人生生涯的規劃依各人的性格不同,有千差萬別的類型:

重視實際性格的人,適合從事勞工、機械、農業等事業。

重視研究性格的人,可以投入工程、化學、天文及數學的領域。

重視藝術性格的人,適合成為詩人、畫家、音樂家或導演。

重視社會性格的人,適合擔任義工、社團、輔導及傳教師的工作。

重視企業性格的人,擔任經理、推銷業務及政治的工作,都能發揮一己之長。

重視宗教性格的人,可以從事公益事業,成為慈善家。

重視傳統性格的人,擔任行政助理、會計或銀行員的角色,必能恰如其分。

另外可依個人六根所長來規劃生涯,如:

善於思考者,可立志成為作家、思想家。

口才良好者,可從事教育事業。

音聲美妙者,可投身音樂天地。

手藝靈巧者,可朝向書法、繪畫發展。

身勤體健者,可走向服務業或運動界。

心地柔軟者,可致力於慈善事業。

當然,在決定一生趣向的時候,主觀的條件如性格的差異,客觀的條件如專長的不同,是具有舉足輕重的關鍵,而外在環境對個人價值判定的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幼稚園階段的兒童,「媽媽說」是價值的標準;小學學童,「老師說」是權威性的決定;初高中的青少年,卻是「朋友說」才具有一致的認同感;大學時代,「愛人說」恐怕最為有力了;而一位身心人格發展達到成熟階段的人,「聖人說」便如明燈般,引導他走向完美人生的終點。

綜觀我的一生,從發心做好一個信仰堅定的佛弟子,繼而透過一支妙筆,希望自己成為佛教的評論家,為佛教界的是非、邪正、善惡留下公正客觀的歷史批判。但寫作於當時並不被認為是重要的工作,所以才會有「法師!你不做事會沒飯吃」這句話。

寫作行不通,我轉而興辦叢林教育,從培養人才來為千秋萬世的如來家業留下菩提種子。之後,教育工作又困難重重,我開始走向布教弘法,我從窮鄉僻壤到國家會堂、從監獄到軍營、從學校到機關,四處講經說法,從來也不覺得辛苦。後來,又從弘法走向建立寺院的方向,使弟子們有辦道的地方,在海內外創建了一百多座的寺院。現在,我把自己規劃為一個共生的地球人,來去無礙的雲水行腳,隨緣度化,隨處安住,把佛法傳播五大洲。

佛光山的大家,應該如何的規劃自己的人生生涯呢?我認為:

第一個十年:從二十歲到三十歲,要發心當一粒棋子,任由常住調派安排職務,或者參學接受教育,或者實習各種工作。

第二個十年:從三十歲到四十歲,發願當一部汽車,如大乘車輿載運眾生,這是服務大眾,實踐所學,培植福德,廣結善緣的開端。

第三個十年:從四十歲到五十歲,要當廣播電台,開始講學、授課,以音聲作佛事,弘揚佛法的妙義。

第四個十年:從五十歲到六十歲,要成為一部辭典,深厚的佛學素養,兼具攝眾的崇高德行,輔以圓熟的人生歷練,這個階段就像一部活辭典,可以開始傳道授課了。

第五個十年:從六十歲到七十歲,要做一個蒲團,不論念佛、誦經、禮佛、參禪各種修持,全在蒲團上完成,在禪悅、法樂中修持遊化。

第六個十年:自七十歲以後,猶如浮雲一片,有禪者的隨緣放曠,任性逍遙,自能來去無礙,隨心安住了!

如何來規劃自己的人生?我希望佛光山的大家,要發願當一座橋梁,度化眾生,從煩惱的此岸到清涼的彼岸;要發願當一滴水,滋潤山河大地;要成為一棵大樹,以樹蔭遮蔽眾生三毒熱惱;要做一根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要成為一片大地,富藏一切珍寶,承載一切眾生,成熟一切眾生!

如何規劃自己的人生?要把人生規劃成為:

智慧靈巧的人生 幽默風趣的人生

服務奉獻的人生 忍耐寬容的人生

融和歡喜的人生 逍遙自在的人生

慈悲喜捨的人生 信解行證的人生

自他圓滿的人生 從人到佛的人生

佛光世紀二十七年

一九九三年五月二十七日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